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热心人李兆森

热心人李兆森

热心人李兆森

蒲泽

李兆森先生,字奉璋,号茌平枫泉。山东聊城茌平人。淄博市商业局离休干部。

初识兆森先生是在三十多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市文化局参与编纂《淄博市文物志》。那时,兆森先生在市商业局主持编纂《淄博市商业志》,在市志办召开的业务会上认识了兆森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是兆森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

1983年底,完成文物志的编纂之后,我调到了市志办,在业务指导科工作。从那之后,由于业务上的关系,和兆森先生见面的时候多了。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兆森先生不仅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更是一位虚心好学、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热心敬业,大有古仁人之风。

1985年底,我从市志办调到了市科协。从此,和兆森先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少了。但是,我却一直关注着他的学术成就。1989年,在山东省首届餐饮烹饪专题研讨会上,当会议讨论《齐民要术》中的《饮食?饼法》时,兆森先生根据他的实际考察对某教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赞赏。经过多年的广搜博征,兆森先生编纂的《淄博市商业志》、《五谷源证》、《食客纵横》、《风俗小令》、《当垆论酒》、《茶坊品茗》、《果农荐鲜》、《餐桌徍蔬》等一系列的食文化研究专著相继问世了。拜读之后,令我叹为观止。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花费几十年的心血,完成了这么多充满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又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呢?相比之下,那些为了评职称、谋利益而靠抄袭和拼凑出书的所谓的学者专家们,与之差距不知几千由旬。这使我由衷地感受到:“天涯何处无芳草”,世间只缺荐荆人。

兆森先生是位多才的学者,他不仅在饮食文化领域有突出建树,在诗文歌赋方面也是行家里手。他创作的《枫泉诗笺》和《漫话录》也都独具风采。《枫泉诗笺》收录了他自1949至2015,66年间留下的千余首新旧体诗作。作品数量之多,时间跨距之大,实为罕见。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真实见证,称之为“史诗”也不为过。笔者不善诗,也缺乏鉴赏诗的能力,但却知古人论诗,有“诗出自然,虽拙亦工;诗出雕琢,虽工亦拙”说法。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兆森先生的诗,通俗易懂,不事雕琢,有元白遗风,不愧为是齐鲁大地培育出来的土生土长的“真诗人”。兆森先生除自己创作之外,还写了60余首集句诗。集句诗成熟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是个中高手。自作诗不易,集句诗更难。这不仅需要作者涉猎广泛,更需要有博闻强记的能力。年过八秩的兆森先生能在几年间创作出60余首集句诗,其诗文功底之深厚,不难想见。《漫话录》是兆森先生搜集创作的一部民俗和诗话集,收文62篇。内容丰富,文词雅训,读后受益匪浅,也是一部绝妙好辞。相信好作品会得到长久地流传。

在赞赏兆森先生学术成就的同时,更值得我赞赏的还是他那热心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传播知识,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夕阳红》报市政府莲池生活区义务发行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不管风霜雨雪,他都能及时地把报纸送到社区老年人的手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社区广大老年人的高度赞赏,称他是为人民服务的“热心人”。在时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在耄耋之年依然奉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而不辍的人,实在太少了。兆森先生却是这样的典范。

兆森先生的风范感动了我,聊写此文,以作介绍。在此也恭祝兆森先生健康长寿,再著新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