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淄 博 有 个 张 思 厚

淄 博 有 个 张 思 厚

“延安有个张思德,淄博有个张思厚”。这是原市政协副**、知名书法家王颜山对张思厚的褒扬。

8月21日上午,记者采访张老返回时,他让记者为同仁们捎来了他最近出版的《布衣斋随笔》一书,该书270页,11万字。同仁们读着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写的119篇通讯、杂文,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

有麝自来香。1988年以来,《大众日报》以《学海无涯乐乘舟》、《都市生活报》以《笔耕墨舞游书海丹心余热花甲忙》、《山东气象》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踢》、《金夕阳》以《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一撇一捺大写的人》、《夕阳红》以《思奉献厚人生》、《淄博晚报》以《无悔播爱心从容写晚晴》、《淄博日报》以《张思厚,传播文化的使者》为题相继报道了张思厚的先进事迹,他的形象早已定格在了众多人的脑海里。.

爬格子无怨无悔

张老今年80岁,15岁参加工作。虽然他仅有小学文化,但他却和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像一头不知疲卷的老黄牛,默默无闻的在纸田字海里奋力耕耘,他的名字留在了市内外多个文献资料上。

1952年11月,在周村丝织厂工作的张思厚替两位女工带笔写了一篇稿子,被《淄博工人报》登在了报眼位置。自此,他的写稿积极性一发而不可收,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先后被《淄博日报》、《中国气象报》、《淄博论坛》等报刊采用100多篇。1985年至1993年,他担任了市气象局“气象志”主编,积极为《淄博市志》气象部分整理提供资料,该志出版后,他又连续7年为每年一集的《淄博年鉴》编写了气象工作部分。

1984年起,他先后两次在淄博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协助工作。为出版《难忘的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风云录》上下集,他在济南图书馆住扎三个多月,认真翻阅了图书馆收藏的《大众日报》、《渤海日报》、《群众报》等报纸,发现有登载淄博地区的消息、通讯、照片都复印下来,带回来后进行了认真编辑,使三本书很快和读者见面。1982年——1987年的《中共淄博党史大事记》有他的甘甜。1990年、1995年张老先后帮助别人编辑了两本书,一本是反映淄博市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创业者感人事迹的报告文学集,一本是他和刘庆悦合作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传奇人物刘锡坤智勇斗敌故事集《平原卫士》。1991年,张老在500万字的《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的编辑工作中应邀担任常务编委,他看稿、审稿、校稿,马不停蹄,并亲自编写了该书的目录笔画索引,计87页10余万字。

练书法精艺求精

张老自幼喜欢书法。使他的书法真正有质的飞跃是1985年他退居二线后,这时他拜师学艺,努力学习写楷书,29年如一日,百练不烦。

张老的书法,秉承二王,主攻颜、欧,兼蓄柳、赵,字迹端庄秀丽,遒劲有力。他的正楷书法类似于瘦金体,清瘦洒脱,行书脱尽隶意,势巧行密,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用笔稳健而又迅速。形成了端庄秀美,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

张老学习书法的体会有六。一是要心正。即心地善良,与人为善,遵纪守法,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不走捷径,甘当书奴。要有目标,陶冶情操,服务社会,奉献为乐。二要有恒。要天天学书临贴,每天长则五、六小时,短则一小时,从不简断。三是勤求教。他认为有些问题仅靠看贴读书不一定理解,经别人一指点就明白了。因此,他经常向造诣深厚的老师求教。四是学书研“三法”。“笔法”。用心写字,意念在先,笔随心动,全身贯注,笔逆涩行,写出字来有劲。注意结体。要达到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粗细得当,大小适宜。熟练掌握几种写法,如露锋、藏锋、侧锋、中锋、回锋、跪锋等。写好重点笔画,如长竖、长横、戈钩、横捺、折竖等。大字坚持悬肘写,小字最好采取悬肘枕腕站着写。要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墨法”。依纸依人而论,根据自己的习惯确定墨浓墨淡,浓墨写出字来老辣苍劲,力度大,淡墨写出字来淡雅飘逸,掌握不好往往出现滑浮。“章法”。要求作品通篇协调、整齐、大方、美观。五是学书法要多悟,围绕字体美观大方动脑筋想点子。六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参加各种书展能够锻练自己,提高技艺,做到入选不喜,落选不忧。

观张老的作品,似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落落大方,字如珠玑,带字欢飞,凝神化之所为。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级书画展览并获奖。2008年参加长沙市举办的《纪念毛**诞辰115周年书画展》获金奖,参加山东省“鲁能黄泰杯”书画大赛获铜奖。2004年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授予“山东省老年书法家”,被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授予“先进工作者”。

乐奉献有口皆碑

张老一贯坚持“人生价值惟奉献,道德追求贵诚实”的准则,把服务和奉献作为毕生追求。

他在市老年书画学会的20多年里,先后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