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大写的父亲 难忘的回忆

大写的父亲 难忘的回忆

我的父亲许元亮生于一九一七年古历六月二十四日,卒于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九日,享年九十七岁。母亲陈爱华生于一九一二年古历七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享年八十二岁。两人育有五男一女,四孙七孙女,二曾孙七曾孙女,计后人二十六人。父母亲深明大义,善待乡亲;从严治家,历尽艰辛;勤劳淳朴,诚实做人。父亲一九五八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合作化时期,就在农村当基层干部,先后任生产大队大队长、民兵营营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父亲任职三十余年,对党忠诚,尽责尽心;遵纪守法,办事认真;清正廉洁,赤诚为民,多次出席市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我的母亲步入许门六十一春,孝敬长辈,和睦四邻;勤俭持家,节己济贫;严教子孙,以理服人。众口之家担起重任,为后辈成长劳尽心神,殚精竭虑,振兴许门。

心地善良为人坦荡

父母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不管对待同辈还是下辈,都处事温和。我们儿时就经常听到母亲讲,要好好与人相处;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言6月寒;听到不顺心的话,要冷在心里,热在面上。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父亲兄弟五个,他是老大,堂兄弟十个,父亲排行老四,母亲在许家六十一年都同他们处的关系很好,六十一年间从未同兄弟妯娌红过脸,吵过嘴,还经常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家务。婶子们常说:“俺嫂子是团结人的榜样,是俺们的主心骨。”

节己济贫,和睦四邻。父母亲都很注重同街坊四邻的关系,谁家有困难都出手相助。在我很小的时候,二大娘家的二哥、姐姐每到过年过节都来看望我的父母,在我父母在世时年年如此,我一直有些不解。现在二哥已经八十多岁了,有一次讲出了故事:“过去家里很穷,为求生存,父亲闯关东多年没有音信。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实在活不下去,只有将两个孩子送人。民国三十二年,遇上天灾,更是雪上加霜。那年你家也很困难,可是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四叔四婶多次节己帮助我家,还帮着将送走的孩子要回来,使我们渡过了难关,这种恩情应当永世不忘,那时我就发誓成人后要报四叔四婶救命之恩。”

“要想睡得安,良心要当先。”这是少年时父母经常教育我们的话,还告诉我们,要凭良心办事,一辈子要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做亏心事。父亲在村里当书记时,给村民办了事,解决了困难,有些乡亲总想报答一下,我父母都不收人家的礼物;有些实在推脱不下的,也是再买上别的东西还给人家。这在我少年的心灵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参加工作以后,我和弟弟们在单位都当过领导,都负一定责任,我们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都努力做一个清廉的人,有良心的人,让父母在天之灵放心的人。

深明大义,送子参军。一九六八年初,正当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掀起联合反华大合唱之时,中苏边界苏修陈兵百万,大軍压境,战争到了一触即发之势。这年,我和四弟响应党的号召,分别从学校和老家应征入伍。体检和政审均合格后,征求家长意见。在那挣工分吃饭的年代里,有乡邻对父母说:“两个小伙都是棒劳力,一块当兵经济损失太大了。”也有的说:“中苏边境局势那么紧张,一旦打起仗來,你们能舍得两个儿子一块去?”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我的母亲忧虑了、沉思了、流泪了,老人反复掂量着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利弊关系,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我的父母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送我和四弟一块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临行前,父母一再嘱咐我们,要听党的话,当个好兵,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我们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当年双双被评为“五好战士”。捷报传来,父母亲高兴万分。为此,我的父亲被评为“双拥代表”,先后出席了市区两级拥军优属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受到众人称赞。当五弟够服役条件后,父母也送他去当兵。自此,我们一门三兵皆党员,这成为父母一生的骄傲和安慰。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良心安

父母亲费尽千辛万苦把我们姐弟六人培养成人,可父母年老了,逐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需要我们去照顾、关怀,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的父母近五十年没得过大病,没住过医院,没有因为身体不好影响我们的工作,因此,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平凡人家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一是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双亲都健在时,我和弟弟都在部队工作,每年都回家看望父母。转业后,在张店工作的兄弟三人,无特殊原因,每周都回家一次,同父母促膝谈心,带给父母最爱吃的东西。每当周日九点多钟到家时,就远远看到母亲坐在街口的石凳上等候我们。望见母亲见到儿子时的那种高兴劲儿,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幸福。母亲去世后,赡养父亲的办法就是兄弟五人每人照顾父亲七十天。父亲的习惯,一是爱喝酒,一天两次,每次一两,不管任何场合,喝酒适度,终生没有喝醉过。二是每天早晨开水冲鸡蛋喝。轮流赡养父亲二十年,家家都满足父亲的需求。从未因故停止过他的习惯。五弟很重视父亲的健康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