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苏河湾的石库门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舅妈的境界很高啊。像这样的抗美援朝的家属所存不多了,应该好好地照顾她们。卫朝啊,你有机会是否你把你妈带到北京来,好好看一看,也算是尽一份孝心。我本来想,这次来上海,正好有机会想带妈妈一起回北京。可妈妈说,等动迁以后再考虑。”钱卫胜说道。

“卫朝啊,卫胜说的对。有机会的话,可以带你妈去北京看看,到时我们一起去。”李素珍插话说道。

“是啊,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应该去看看。剑勇、钱莹有没有兴趣一起去?”钱卫朝问道。

“到时候看机会吧。”剑勇说道。

“剑勇,从今天起,你正式就是成为我们钱家的人了,我有一件东西要送给你。”卫朝说道。随后,走上楼去拿下来一个挎包。从里面拿出用红布包着的一柄铜制匕首,擦得锃亮,黄牛皮套子。

“剑勇啊,这把匕首,是我爸在朝鲜战场上的遗物,现在送给你,希望你好好保存,努力发扬老传统啊。”卫朝语重心长。

“谢谢二伯。”尤剑勇说道。

“钱莹啊,你妈妈好吗?”大伯卫胜问道。

“谢谢大伯,我妈很好。本来我妈也是想来的。只是我姥爷病了,在合肥住院,所以抽不出身,只好给奶奶打声招呼。”钱莹表示歉意。

“钱莹没关系,我们能理解,打算在合肥发展吗?”钱卫朝问道。

“我最终还是想回上海跟奶奶住。我这次来,还要去春秋国旅面试,他们想要我。还有上海国旅也有此打算,我都想试试,到时再说。”钱莹回答。“滴、铃、铃”,门铃响了,钱卫莉去开门。

“卫莉啊,这是我们周浦万新的酱菜,我弟弟给你妈的,平常你妈很喜欢吃的。”住在90号的郭秋敏站在门口说道。

“哎呦,秋敏姐真不好意思,太谢谢你了。”钱卫莉说道。

“那算什么呀,一点酱菜而已。”郭秋敏说道。

酱菜是郭秋敏的弟弟、原住90号的郭秋生捎来的。现退休住在浦东南汇周浦镇的渔潭乡。据说是上海著名翻译家傅雷的老家。近几年来渔潭探访的游客逐年增多,经济发展很快。周浦镇是凭借明代永安禅寺以寺建镇而出名的。寺庙颇具规模,香火鼎盛,人气渐旺。四乡八方,建厂开店,修路筑街,沟通河道。内通塘乡河,外接黄浦江,交通便利,百业兴旺。镇上有东大街、西大街、竹行街、椿樟街、东八灶、西八灶、北油车弄、南油车弄等30多条弄、巷、街。解放前有胡三省粮店、万新酱园店、三阳泰食品店、良礼堂国药店等清代名店。三十年代起,陆续有大中华火柴厂、茂新纱厂、中兴、福安烟厂等有名的企业进驻镇上。而现在是一个形成了机械、毛纺、化工、光学、玻璃、水泥、服装、灯具、食品、文具纸品等、拥有年产值20多亿的各行各业综合性集镇。

郭秋生在这里修性养身应该是很惬意的。前几年,就和堂弟在老宅地基上翻盖了新房。堂弟郭秋晖在镇上开了一家汽车修配厂。三上三下的别墅式楼房,安装了避震天线,马赛克玻璃外墙,铝合金落地钢窗,桃红色防盗铁门,有一些气派。但是随着正泰安动迁,心里就变得逐渐不平衡了。

郭秋生是67届高中生。也是90号李家大媳妇的弟弟。李家在正泰安也是大户人家,祖上是大中华火柴厂的股东,老家也是周浦渔潭乡。祖上做红帮裁缝的郭家的闺女嫁给了李家,两家联姻结亲。90号李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李光良在邮政局当过副局长,现已退休。大儿媳郭秋敏是个中学教师,早已退休在家。小儿子李光辉现在香港接替父亲的贸发公司经商,女儿李明霞是个养女。是林纾芝妹妹林纾婷的女儿。林纾婷夫妇是六十年代驻外使馆外交官。八十年代,在东南亚为参与保护当地侨民财产,在一次地震海啸中罹难。李光良当邮政局领导,据说也有此背景。林纾芝夫妇非常疼爱李明霞,胜过自己的子女。精心培养李明霞考进了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现当了个律师,在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工作。

郭秋生是副局长的舅子。顶替父亲郭金贵,进入上海服装一厂工作。从小也是学裁缝出身,系正宗红帮裁缝出身。郭金贵的师傅是浙江鄞县人,红帮高手。据说,历史上红帮,是指宁波鄞县的裁缝为绿眼睛、红头发的欧洲人制作西服而称为红帮裁缝的。制作西服讲究“九势、十六个字”,而郭秋生学做的西服最好的就是注重“翘势”和“弯势”,所以进了上海服装一厂就成了工厂的骨干。本来,郭秋生是老三届,也应该上山下乡,因为姐姐在上海工作,但他推托身体有病,就病休在家。后来跟着父亲学做西服,以后进了上海服装一厂工作。他住的这间房子是姐姐给他的,是李家分给其大儿子李光良的结婚房子。李光良和郭秋敏都是66届大学生,最初结婚是在亭子间。后来,光良当了处长就搬出去了,这间房子就留给了郭秋生住了。因为郭秋生家在周浦,在上海上班不方便。

郭秋生非常聪明。从小就会玩扑克纸牌、搓麻将和掷骰子,而且会将骰子攥在手心,掷出所以然;放进骰子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