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华西迷案 > 《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11章 …

《华西迷案》中部《道中还有道》第11章 …

孔庙村委赵根办公室内。李周、裴强对盖教学楼的收入、预算和支出情况展开全面调查。村支部书记赵根,正在接受李周询问——

“赵书记,咱村人口多少,可耕地有多少?“

“3000口人,土地4500亩,人均1.5亩。”

“一年每亩上交粮食,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连公粮、区统筹、村提留每亩共计72元。一年共计32.4万元。

“村里能完成任务吗?”

“完成还超呢!”

“为什么特区账面上,却显示村委还拖欠呢?”

“这我也不明白,明明是俺村的钱,管委该返回我们的,却让我打欠条。”

“照此计算1997—1999年,你村三年上交各种税费应该是32.4万元×3=97.2万元。”

“是的。”

“除此之外,村里还加收什么没有?”

“加收普九教育集资,按人头计,每人每年收20元,三年应收18万元。”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集资款群众都交了吗?”

“没有交够。”

“为什么?”

“原因很多。有的是家有地,人却在外地打工,子女也在外就学;有的是娶妻生子,添人无地;有的村小组干部用民工修路、挖沟、植树、不兑现劳务费,等上交集资款时,就以此为由顶民工劳务费或拖欠集资。当然,也有的是村民百般耍赖,或村组干部埋数贪占。”

“那实际收多少呢?”

“三年收10多万元,拖欠管委8万元。”

“也就是说你村各种税费交够,甚至交超,只是普九集资没交够。你村拖欠的仅是普九集资款吗?”

“也许是吧,反正是三年内特区管委给我们算的是糊涂账。”

为了解实情,李周、裴强又来到村民赵末家走访。赵末64岁,是赵风州的父亲。赵末的板寸头发直直地竖着,显得精干而又质朴。他还一女叫赵梅叶,在孔庙小学当民师。以后还有大事在他们家发生,在此不表。

赵末正在清理猪圈,妻子帮他冲水......两圈肥猪嗷嗷叫,仰着头盼着主人喂食......赵末看到李周、裴强进院,急忙跳出猪圈,两眼放光问:“两位相中了俺养的猪?”

李周随口附和:“啊?是的。”

赵末招呼大家:“先坐,坐。”

赵末换下胶靴子,擦下脸和身子,在院内槐树下坐下来。满院子弥漫着猪的臊臭味。

赵末拿起破草帽扇凉,吆喝妻子:“快去杀一个西瓜,找大的,熟的!”他接着对李周说,“说价,这十几头张口货,我喂够了,一天得百拾斤料吃。”

李周和裴强相视而笑。裴强道出来意:“老赵,今天俺不是买猪的。如果你想卖,我们可以给收猪的老板介绍。我们是来调查您家庭收入和交公粮情况的,您不见外吧?”

赵末失去热情,平静而谦恭道:“哪里,哪里,来俺家,算看起老百姓了。”

“家有几口人,几亩地?”李周问。

“有5口人,种有6亩地。我和老伴守家看孙子种地,儿子、儿媳在柏子山特区道上开饭馆。”赵末答。

“就一个儿子吗?”李周又问。

“有一个姑娘早出嫁……”赵末面露痛苦,似乎不想说下去,“不提她了。吃瓜、吃瓜!”

“您家年人均收入多少?”裴强啃着西瓜,接话问。

赵末翻翻眼思考说:“咋算呢?光按地亩算,还赔呢。”

裴强把西瓜皮扔到猪圈里,问:“怎么赔法?”

赵末板着手指头算:“按正常年份算,小麦亩产680斤,每亩上交税费72元,按每斤上等麦4毛5算,每亩折合麦得交325斤,落到自己粮圈里只剩300多斤,再除去化肥、种子、农药、耕地、打场等钱,几乎净赔。你仔细算算,一亩地施复合肥70斤,每斤7毛5,合52.5元;用人家的机器耕地、收割,每亩成本30元;麦种子每亩20斤,每斤1块2,合24元;后期管理一喷三防,每亩10元。我大致算了一下,每亩投入共146.5元。小麦议价按现在每斤6毛算,一亩只卖408元。除去投资成本146.5元,公粮税72元,额外的乡镇教育统筹和村提留等,每亩赚100块钱就谢天谢地了。这两年天气不正常,不是旱就是涝。——小麦还稳产,秋季弄不好就赔进去。都感到种地不划算,有点门路的都出外务工了,地让别人代种,不要一分钱,也没人热乎。”

裴强接着问:“你养猪怎么样?”

赵末回答:“养猪比种地强一些,一茬猪每头弄好了摸100块钱,一年三茬,每茬15头,一年赚4000多块。唉,就是费工累人!”

裴强问:“你的秋季粮够喂猪吗?”

赵末把西瓜皮扔到猪圈内:“喂一茬就没有了,大都是买的饲料。”

裴强问:“养猪款是从哪里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