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黄粱一梦忽逢醒 > 四世同堂,异样国殇

四世同堂,异样国殇

“几代人间同聚一堂,或许不是阖家祥和的圆融,而是时代思想差异的碰撞。”——题记

终于看完《四世同堂》的第一部,主观感受还是在家国情怀的矛盾上。

小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例如反讽,比喻,反衬等等,更加令人感受到人物鲜活的血肉。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四个人。

小说中,或许祁老人是年岁大的老一辈的代表吧。他们大多都对除了自己的事情较为不挂心上,因为年岁已高,对于他们来说,风霜雨雪在前半生熬了过去,渴望能有一个太平安享的晚年。

他们对于发生的一切都保持着旧有的经验看法。“北平的动乱不过三个月!”这是祁老人经历过许多次的,因而在又一次日本攻占bj后他不甚担忧。纵使三个月过去了,北平仍然笼罩在日本人的阴影之下,他也只是稍稍心慌些,觉着不太习惯罢了。

可是直到自己的好友钱老先生被日本人抓走后家破人亡的惨状才开始由此将“亡国”这一概念联系及自己。“亡国”意味着他随时可能在日本人或者是两方间的战火中死去。他终于害怕了。

小孙儿的出逃入伍让他心忧,老友的惨痛遭遇让他惶恐自危。但于这一更老的一辈来说,只要战火不燃烧到他们身上,怎样都好。

他们已经对于反抗和斗争无能为力,他们老了,害怕了。

瑞丰是祁老人的二孙子。关于他,给与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便是无主见,小聪明。他对自己的老婆言听计从,而他的胖老婆又只是一个光会享乐的自私主义,天天领着瑞丰到处玩乐,时不时还捣鼓着分家。

可笑的是,瑞丰还总以为自己是这个家长最为聪明的大人物,甚至认为哥哥瑞宣也是个大傻瓜。对家人的好他不甚在意,可是外人对他哪怕是丢了块吃剩的骨头都求之不得感恩戴德。他懦弱,在惹事时才想到家,一有事便躲在家中,企图以此来逃避现实。

至于北平的陷落,他不甚在意。于他这类人而言,享乐才是重要的。

冠晓荷,这个名字初听便女里女气,谁也不曾料这是个男人名字。而他的人也正如其名,身为男人却总是婆婆妈妈,还带有妩媚的气质。作为家中的男子,他总是屈服在老婆大赤包的淫威之下。

他什么都好像会,但是什么都只在浅薄的皮毛,再往深里去便一问三不知了。他那一套,只是为了去讨好上流社会的人罢了。

他没什么能耐,但是野心却不小。他总是想着做官和发财,以至于国难当头于他而言甚至都成了绝佳的发财升官的好机会。他没有一丝一毫对于国家的热爱,不帮忙反而还和老婆大赤包东奔西跑争着去做汉奸。

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只注重眼前小利,没将目光放长远,意识不到一旦亡国他们全将是卑贱的亡国奴,于残暴的侵略者而言也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利用价值,更何谈做官发财?也只能一道随同国家的覆灭而凄惨飘零罢了!

我最喜爱的人物,还是瑞宣。他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却是最富有情怀和血肉的。

他富有浓厚的爱国情,如果可以,他是愿意捐躯赴国难的。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他热爱学习,明了历史。他明白国不仅是国,更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所以他在三弟同他说要去入伍支援前线时,他矛盾再三还是决定支持。

他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吗?他是不愿自己同弟弟一块儿上阵杀敌么?不,不是的。他最疼爱的便是他的三弟,年轻热血,朝气蓬勃,同样读过书,爱着国。他为何不愿同三弟一块儿走?他又怎不愿意!可是现实是不曾允许的。他是如今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顶梁柱,是三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依靠,他不能走,不能随意做决定,他是属于大家的,他得有所顾虑。

为了不看日本人洗脑般的文字,他咬牙不看报纸——即使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作为人民教师,在学生们不得不停学,老师不得不停工,接受日本人的指挥逼迫游街游行,他不愿意这样。这是违背他内心的,他坚决不这样做。

在他心中,国家,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份情感。正因如此,在钱家发生变故时他才如此倾力相助,不仅仅只是因为同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苦痛和成为亡国奴的无助和凄苦。

他日日在家庭的养活和国家的岌岌可危中度日如年,却仍得顾虑家人。面对自己自作聪明的汉奸弟弟瑞丰,他拿出了我无法想象的气概去包容。他甚至还想用自己那颗赤忱的心一次又一次去感化弟弟,只可惜,他聪明周全,却不懂得,有些人,是无法挽救的。

可这或许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明知不可为,但却仍想试一试的不屈。

瑞宣象征的或许便是新生一代的有知识远见的人吧,他们年轻热血,明理爱国。当时中国虽在风雨之中飘零,但正是因为中国还有这样的青年这样的人存在,才有后来的浴火重生。

读《四世同堂》,就好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游逛,才知晓有这般人情世故。四世同堂,不同年代的人同聚一个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