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吃饭穿衣 > 第 182 章 植树造林

第 182 章 植树造林

“三哥呀,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出兵哪!”舟曲的朱仲镐来到宕昌的朱之钎家里,焦急地道:“都是十二弟开的好头,什么一个月二两银子的饷银!舟曲那几个朝廷命官都不肯出银子,全让小弟一个人出,说是以后这些兵全交给小弟来带,两千兵卒,每月最少是四千两银子啊!加上他们吃的粮食,打造的刀枪,用的马匹,算下来不是一万两银子能够置办停当的。这一个多月来,小弟已经花费了快三万两银子了。再不出兵攻打西和县的革命贼,小弟这里都没银子可用了!”

“八弟,”朱之钎道:“你才花了三万两银子?你的兵器都打造齐整了?”

“哪里能呢!”朱仲镐苦着脸儿道:“打造兵器花不了多少银子,可是买不到那么多精铁呀!现在,小弟那里才打造了八百多件刀枪。小弟想,当初革命贼都用了尖竹竿打败了王天和,咱们为啥不能用尖竹竿打败革命贼呢?三哥可以想象,咱们想买精铁都难,革命贼那里都那么容易买到精铁了?小弟听说,革命贼那里,也只有不到一千人配备了刀枪,剩下的两千多人,都拿着棍棒训练呢。估计呀,他们到时候还是要用尖竹竿。”

“八弟,”朱之钎道:“他们这些朝廷命官好像都商量好了似得,怎么都把新募的兵交给咱们兄弟带呢?先时我不知道个中原因,此时算是明白了,他们都在为粮食和刀枪发愁啊!招募几千青壮容易,用粮食来喂养他们,给他们配置刀枪实在是太难了。难就难在,拿着银子也弄不到这么多的粮食和刀枪啊!难不成,到时候真的让大部分的人都拿着尖竹竿去对付革命贼?”

“看来只有如此了,”朱仲镐道:“就这样,也得赶快出兵。三哥这里帮着催催九弟和十二弟,赶快剿除了革命贼,把这些耗费粮食和银钱的家伙们都遣散了,实在是养不起他们了。”

“那就定在中秋节?”朱之钎道:“今日是七月二十五,离中秋节还有二十天,十天后咱们一齐出兵。按照事先的安排,八弟你负责攻打江口镇,愚兄这里负责攻打大堡子关,九弟对付崖城里,十二弟从坛土关进攻。中秋节那天,四路兵马必须全部到位怎样?”

“行!就定在中秋节!”

——

进入八月,秋高气爽,夜里还能感觉到些许的凉意。早上起来,道路两旁的青草上挂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一颗颗冰清玉洁的水晶粒。

远处山间,薄薄的一层白雾,遮掩着崇山峻岭、梁茆高塬,几声牛哞鸡啼,一派平安祥和景象。

山坳里、台塬上、旷野中,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诱人色彩。沉甸甸的谷穗、饱满的豆荚、红彤彤的高粱低垂着高昂的头颅,还有黑色的绿豆荚,雪白的棉花。房前屋后、沟渠山峦上,黄橙橙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地头道旁,还有青黑色的、绿色的、橙色的窝瓜……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西秦岭山西汉水河流域的革命区,到处可见收割的人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仔细拣拾着遗落于田间地头、阡陌大道上的谷穗、豆荚、甚至是炸开了荚掉落的豆子。

繁忙的秋收也仅限于祁山关以北和槐树岭村以南地区。槐树岭村以北和祁山关以南,土改相对较晚,春季种植的谷子和豆类基本上已经颗粒归仓。土改后在麦子收割后种植的黄豆刚刚开始出现黄叶,豆荚还比较瘪,估计过了中秋节这些黄豆就会陆续成熟。收割了黄豆后,就赶紧翻耕,然后赶快赶在寒露节之前把麦子种上。当然,过了寒露节后也不是不能种植麦子,只不过那时候种植时会浪费很多种子。寒气袭来时,种植麦子,麦子发出的芽(分蘖)就会少很多,为了保证植株的密度,就只能多播种子了。

秋季收获的作物较多,收割、翻耕、播种等持续的时间也较长。祁山关以北,槐树岭村以南地区,七八千的百姓已经是收获土改后第二季自家田里的庄稼了。旱地种植的谷子、豆类一如既往地都是秕谷,水浇地上种植的黄豆取得了空前的丰收,亩产黄豆可达一百六七十斤。

由于土改较早,水渠挖掘得也较早,水浇地增加了三成左右,以天水镇为中心的早期革命区都得到了喜人的收获。

旱地的谷子、豆类收割后,先把旱地翻耕出来,白露节马上到,赶在白露节之前把山上旱地的麦子种上,等到寒露节之前再把山下河边的水浇地麦子种上。“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这样的农谚百姓们都烂熟于胸。

自七月二十五起,姬国卿离开了西和县,北上越过祁山关回到了天水镇,督促新任镇长胡传根继续修筑西汉水河两岸堤坝的同时,也多挖灌溉水渠。如果天水镇的百姓能够人均两亩水浇地的情况下,就不要种植山上旱地了。把山上的那些旱地,全部种上桃杏、苹果、梨树、柿子树等各种果树。另外,山上没有开垦的荒地,能种植果树的种果树,果树苗不足者,可以随意种植任何树木。秋收之后,从天水镇开始,把所有的荒山都分给百姓们。荒山上严禁垦荒种植农作物,只能种植树木。树木多了,一来可以解决烧柴问题,二来也可以绿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到西汉水河两岸的梁茆高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