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吃饭穿衣 > 第 157 章 韭菜鸡蛋面

第 157 章 韭菜鸡蛋面

走出指挥部学堂后,姬国卿回到办公会议室,让李运通传唤童庆,带着三连一排和二排战士及一个连(主要是指挥部学堂的高材生,以后不管到哪儿,尽可能把这些高材生带上,让他们逐步介入军事、农务、政务、经济等方面工作,从不同方面培养他们,让他们日后成为华夏革命建设的中坚力量)的预备役,姬国栋、李运通二人陪同着,一起南下前往西和县。

西和县土地较为平坦,已垦良田是目前以天水镇为中心的革命区的四到五倍。把西和县的土地耕种好了,可以让最少四万人吃饱,十万人不致饿死。

西和县毗邻礼县和东边的成县,控制了西和县,以后就容易接着控制礼县和成县。革命军拥有了西秦岭山一处相对广阔的盆地,易守难攻,利用三年左右的防御态势发展盆地农业、工业。三年之后可组建一支三到五千人旅级规模的军队,不说出山跟满清作战,最少可以抵御满清进山的各种攻击。等到在这一带山区找到了铁矿、铅矿、煤矿、铜矿等等,革命军就能编制一支火铳部队,大大提升革命军的战斗力。如果能用火铳装备一个营,革命军甚至敢出山攻打并占领天水县。

与西和县相比,天水镇规模太小,不利于短期内的发展。未来几年,必须以西和县为中心,把革命军的重心转移到西和县。围绕西和县创建冶炼、制造、纺织、加工、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山中小王国。

让李运亨留守天水镇革命指挥部协调现有革命区除军事以外所有工作,通讯兵至少有一个班不停往来于天水镇与西和县之间,传达两地之间最新消息。

午饭后,一行数百人离开天水镇,当晚在祁山村留宿。次日,让童庆带着三连一排和二排护送着姬国栋先到西和县,姬国卿带着李运通由祁山村治安队陪同着参观了近些时日才听闻的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建造的祁山堡。

祁山堡位于祁山村西汉水河北侧,也就是祁山村北侧一个突兀而起的山峰上。其实,那山峰只不过比其他山峦高出数十丈而已。峰顶平坦如镜,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当初在这里建造房屋,一来作为瞭望台,二来也作为指挥部。平顶山峰的山峦间,是蜀汉大军的九个营寨故垒。那些故垒年久弃用,若非村中遗老指点,姬国卿还真看不出来。山堡南侧,也就是目前祁山村的北侧与祁山堡南侧间的那条山谷,是当年诸葛亮集驯战马的圈马沟。

此时,圈马沟大部分地域都成了祁山村百姓的耕地。在祁山村和西汉村之间一个狭窄的峡谷处修建一道类似于天水镇天水关的防御工事的话,这就又是一道雄关。根据村中老人所述,那里当时好像就是蜀汉大军用来防御北方曹魏大军进攻的关口。

对革命军来说,最北端是皂郊堡关口(两旦河和刘家山经过察看后,天水县城方向的兵马从那里走过来并不容易,二连只在刘家山一个叫虎口屿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关口,留下一个排的战士就足以抵挡有可能来自天水县城方向的攻击。皂郊堡,是通往天水县城的最主要的通道,只要掐断这条通道,就可以隔绝西汉水河流域跟北方天水县城之间的联系。当然,在西北方向,也有进入西秦岭山的关口,但崇山峻岭间道路崎岖难行,大规模军队从哪里进山并不容易。

为了预防北方天水县方向的敌人从西边秦岭山的几个入口进入西汉水河流域,绕到皂郊堡与天水关之间。姬国卿并没有让人停止对天水关的修建,天水关作为日后革命军的第二道屏障,同样具备重要的防御意义。

至于祁山关,姬国卿不打算动用人力物力进行重建。毕竟,就算有敌人接连攻破皂郊堡和天水关,等到他们来到祁山关时已是遍体鳞伤,单单盐官驿和祁山村的守军就又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再说,顶多五年之后,革命军就要走出大山,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天地,把西汉水河流域这个西秦岭山中的小盆地建造得铜墙铁壁般也没有多大意义。

跟着村中五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到昔日祁山堡看了一上午,中午时分应一个老人祁奉孝之邀,一定要姬国卿和李运通一起到他家吃饭,随行的另外四名老人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午饭对如今的姬国卿来说非常丰盛,是韭菜鸡蛋面。韭菜没有什么奇特,人工种植的、山野生长的多的是,只要动动手都能轻易得到。鸡蛋绝对是眼下比较奢侈的食品,能吃上鸡蛋的人家并不多。主要是鸡蛋需要用油炒一下吃着才香,眼下革命区的百姓,家里有油的也是寥寥无几。

相对于炒鸡蛋,面条就比较寻常了,祁奉孝的大儿媳擀的面条不是纯白面,而是混合了一部分杂豆面的面粉。纯小麦面粉,也只有革命军战士能够吃得起。

韭菜鸡蛋面,这若放在前世,绝对是北方最为平常的一种饭食。可在明末清初的年代,一般的地主家都不敢吃这样的饭。而用韭菜鸡蛋面来招待姬国卿,姬国卿知道这绝对是祁奉孝老汉家能拿得出来的最好的饭食了。

说是炒鸡蛋,估计锅中也就放了几滴油,而根据鸡蛋做面条状的情况,估计是将蛋液薄薄地摊在锅底,烙熟之后用刀切成细长条,然后跟烫过水的韭菜用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