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吃饭穿衣 > 第 150 章 纺织机

第 150 章 纺织机

姬国卿又经过筛选,把十几把不够精良的刀枪交给董庭扬毁掉,打造了部分诸如弹簧、挂钩、合页等小配件后。让木工按照自己的要求制作出木撑来,拼装成了两台纺纱机和一台织布机。

姬国卿设计的纺纱机,一次可以抽头纺线八根(依据珍妮纺纱机制造的,不过把人力换成了水车力),而且利于水车做动力后,纺线的速度是人工纺车的八到十倍。两台纺纱机安装在两台水车上后,相当于最少一百台人工纺车同时纺线。而新型的纺纱机,只需要四人(两人负责操作看护水车,两人负操作看护责纺纱机)招呼着就行。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培养更多的纺纱工,姬国卿暂时招募了二十人,因为姬国卿打算日后制造出十台这样的水车和纺纱机来。一次性没有制造出这么多纺纱机,主要还是铁的匮乏。

织布机,则主要是董庭扬的功劳。有了水车做动力后,不需要人工踩踏,董庭扬与姬添麟、高来骥等年青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实验摸索,设计出了全自动织布机。飞梭两头均有牵引细线,利用偏心轮的转动,拉动飞梭做往返运动,把纬线一根一根放置于不停交叉的经线中间。隔离经线的梳子一样的框子同样通过偏心传动作往复运动,把纬线压实到经线交叉点处。一台水车动力纺织机,只需要一人操作即可。发现经线断线或飞梭内纬线轴上纬线用完,只需取下联动销子,让织布机停止工作,水车继续空转。接好线头和更换纬线线轴后,插上传动销子即可重新让织布机重新工作。没有了传统织布工人臂长的限制,无需人工两侧不断接送飞梭,把原来的布幅宽度提高了两倍左右。

从织布的速度上来看,新式的织布机没有比老式的快多少。只不过,新式的织出的布幅很宽,而且不需要劳动人力,只需要有人照看着更换飞梭内纬线线轴即可。有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源,新式织布机可以不间断地织布。把织布工人换班工作的话,甚至可以昼夜不停让织布机工作。同样的速度织出的长度,新织布机的布幅是原来受限于臂展的两倍多,相当于新式织布机的速度也是老式的两倍多。如果工人分成三到四个班,工人轮换着休息而不让织布机停下。一昼夜下来,织布机织出的布是原来老式织布机的四倍。

新式织布机的布幅宽了,裁剪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宽幅布匹做出无需缝合的长袍和裙子来。机械动力一致,织出的布疏密程度也一致,织出的布平整细密、光滑柔韧。

有了“珍妮纺织机”,不但可以纺织棉线,而且还可以纺织毛线、丝线等。有了毛线和丝线,织布机上就能织出不同的宽幅布匹来。

布幅不受织布人员臂展限制,以后织布机还可以继续改造,加宽布幅。若非考虑到需要人工接续断线的经线,过于宽了人手够不着,新式织布机可织出无限宽度的布匹来。当前,需要人工接续可能断线的经线,还受工人臂长的限制,新式织布机最多只能织出六尺宽的布匹来。

而见到了董庭扬他们设计出来的新式织布机时,姬国卿听了董庭扬介绍说的布幅受臂长限制时。姬国卿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可以把织布机改为竖立式经线顶端折返结构。把隔离经线以及最后压实纬线的框子从原来的水平往复运动,变为上下往复运动。这样以来,所有的经线都是上下竖直的,无论哪里的经线断线,工人的手都可以到跟前将之接续。

姬国卿的提议无疑是新颖的,经过姬添麟等人一番思索后,决定等到钢铁到货后,制作金属零部件时,就将第二代的织布机更改为竖立式经线排列布置结构。

之前,姬国卿没有询问冯葵园,这些运送来的铁、粮食、棉花、药等都来自何处。这作为人家崖城里的商业机密,人家恐怕也不会说。如今,崖城里的一半人马都在革命区,崖城里已经算是革命队伍的一支商队了。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如果能购置到原材料,或者是得知钢铁的产地,革命军可以直接把那里的铁矿弄过来。

经过冯葵园介绍,姬国卿得知崖城里运送来的铁、铅、铜等金属都来自北方的白银,棉花大部分来自陇西以西。药、粮食等,跟金属、棉花差不多。可以说,姬国卿想要的所有战略物资,都来自于兰州一带。

据冯葵园说,四川以及东南的湖广都有大量的铁、铜、铅、药、粮食等,只是阻隔着千山万水,川蜀四周道路狭窄崎岖,那里的金属和粮食根本无法过来。不然的话,西秦岭山距离汉中、四川并不太远,汉中和四川的大米应该能到礼县一带。由于战乱年代商旅难行,也没人敢到汉中四川去经商。崖城里从兰州那里购买的精铁,一斤价格约合十斤麦子,而到了西秦岭山中,一斤铁可换麦子三十斤左右,把精铁从兰州运回到礼县,那就是三倍的暴利。在冯葵园看来,天水镇前些时日卖的镰刀和锄头根本就是赔本生意。一把镰刀用铁半斤左右,卖三十斤麦子还能说得过去。一把锄头少说一斤半铁,单成本就是四五十斤麦子,革命区只卖八十斤麦子,日后这生意还怎么做!

听了冯葵园的话,姬国卿对兰州以及白银等地更向往了。尤其是那个白银,能以白银命名地名,足见那里的各种金属储量丰富。如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