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吃饭穿衣 > 第 133 章 时分秒

第 133 章 时分秒

鸟铳前端的卡槽,姬国卿实在是太熟悉了,把前世的设计告诉董庭扬后,不用怎么细说,董庭扬就烂熟于心。不得不说,大明的天下,还是有不少科技人才的。可惜,满清取代大明后,奴化百姓、骄傲自大、闭关锁国以至于到了道光年间,英国人打过来了,皇帝还不解地问大臣英国在哪儿?从新疆陆路能不能抵达?如此封闭愚昧,不挨打确实没天理!

姬国卿看张国立主持的《守护国宝》节目时,曾了解到大明万历年间就由李之藻绘制了世界地图,那时候,部分汉人就已经大概了解这个世界了。

如果汉人的江山一直由汉人管理下去,或许不会跟世界脱节,说不定还会再次像汉唐那样成为世界的中心。满清了解汉文化太少,以为自己用骑射打败了大顺、大明,自己的骑射就天下无敌了。同时,又由于满清的统治者一直有个想法,把汉人居住的地方好好管好,就完全可以丰衣足食了。以至于堪称千古一帝的康熙两次打败俄国老毛子,还把汉人一直视为疆域的北海(贝加尔湖)一带大片领土割让给了老毛子。从此,老毛子就如同一头张牙舞爪的怪兽盘踞在北方,随时都会张口血盆大口向中国咬来。

连千古一帝都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心胸,西方的蒸汽机就隆隆响起了,华夏大地还在诗云子曰地把几千年前的东西当作教条来教化世人。长此以往,后来发展到当政者询问“英国在哪儿?”和口出无耻之极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革命队伍中,目前最少有五十人对当今世界有了个初步的了解,最起码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大,煌煌中华只不过偏居于东方一隅,大明的江山,更是不值一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姬国卿这段时间来,呆在学堂和制作车间的时间比呆在指挥部和训练场上的时间还长。把自己知道的那微不足道的科技知识尽快地传授给他人,以这个时代国人的聪明才智,相信不久之后他们就会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发扬光大,创造出让人震惊的科技产品来。说实话,姬国卿若非比他人多了几百年见识,他的这些智慧,跟身边大部分的人相比都比不上。

除了提出了新的长度和质量新单位标准,姬国卿还与二哥姬国卿、学生姬添麟高来骥等按照自己的标准设计了二十四小时制的沙漏。同时,还推出了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的时间进位标准。利用沙漏计算时间,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古人接受,这没有什么稀奇的。把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划分为二十四小时,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小时等于半个时辰,任何人都能理解。把一个小时划分成六十分钟,很多人都不了解了。在他们的时间划分中“顿饭工夫”是半个小时,一刻就是“十五分钟”,“盏茶时分”大约是五分钟,“眨眼间”或者“一瞬间”就应该是一秒了。将沙漏的刻度细致到一分钟可以做到,细致到一秒钟谁能做到?

沙漏做不到,不等于机械做不到。姬国卿告诉董庭扬和姬添麟几个高材生,日后等到制作车间制造出了更多的机械时,能够加工出像小麦粒一样的精细齿轮时,就可以利用发条弹簧蓄力做动力,带动大大小小不同的齿轮转动,齿轮的中心轴上安装上指针,就成了记录时间的钟表。总之,机械加工和制作,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只要能想象得到,就没有做不到。

在炉火上放置一口铁锅,锅中放置了清水,锅盖尽量制作得严密,等到水烧开之后,即便是铁制的锅盖都能被滚烫的水汽顶起。

姬国卿把这种现象解释给姬添麟几个年青人,说这就是如何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如果制作一个圆筒,筒内安装上可以伸缩就像抽水活塞似的活塞,用管子把滚烫的水蒸汽注入活塞和缸筒的空隙中,那些滚烫的蒸汽是不是就可以推断活塞运动了?如果再将活塞的下端连接成曲柄,曲柄就可以转动。这样一来,不就可以制作出像水车一样可以连续不断提供动力的蒸汽机了吗?

水车,无法离开水流,蒸汽机,可随意搬运到任何地方。如果在车上撞上蒸汽机,蒸汽机的转动带动车轮,这样的车不是就不需要牛和马的拉动就能走动了?

说到这些东西时,不单是姬添麟几个年青人,就连董庭扬也听得如痴如醉。姬国卿说什么元素了、化合反应了、比重了、浮力了董庭扬听得如同天书般,无法听懂下,就觉得索然无味了。讲到关于机械方面的原理和制作时,董庭扬可以举一反三、问一答十。

姬国卿看到了革命成功的希望了,有了一点就透、举一反三的科技人才,还愁搞不定野猪皮?

野猪皮,你就在那儿等着哭吧!

这些天,让姬国卿兴奋的除了得到了不少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戴外,就是得到了董庭扬这个机械师。姬国卿只能说是个“嘴皮子客”,动动嘴巴说说可以,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制作,他完全就是个“门外汉”。好在董庭扬这个机械大师对机械原理和制作一点就透,往往是姬国卿“词不达意”或是“己之昏昏”时已让董庭扬“使人(董庭扬)昭昭”了。

让姬添麟等七八名年龄较大的高材生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