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红墙,白墙 > 第四章 秋收冬藏

第四章 秋收冬藏

君明让松林舅舅先去苹果园,自己却直奔朱村大队部,他心里有数,这事小婶肯定知道。

大队部里忙成一锅粥,乡里下发了新文件,要求各大队必须在未来几天内完成人口和土地普查任务,为接下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做准备。

因为大队下属的几个自然村村小队的情况都参差不齐,导致统计上来的数据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把预留的坟地都统计进来了。

为了核准这些数据,大队干部里的男同志都拿着皮尺下去实际测量了,剩下的女同志把新的数据登记在册,并与老账册校对,都忙得焦头烂额的。

夏书记手里拿着一个对账单,走到梁村生产队会计那里,道:“老梁,恁队里的数据咋差了这么多?咋人均还不到一亩地啊!”

老梁也很无奈,当时数据统计上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事。

“唉,老夏,你还记不记得黑水河北岸的窑厂,原本梁村一千八百多亩地,这个窑厂就占了六百亩,窑厂预留的取土地它不能算数啊!”

“都是集体的资产,有啥不能算数的?”夏书记不解。

老梁继续说道:“早些年开窑的时候,大队有政策,家里的劳动力可以到窑厂烧砖,算工分,村里人一合计比种地挣得工分多,就很愿意把土地让出来作为窑厂取土地,如果咱现在要把这些地给分了,他们还不得都急眼。”

“就那么大点的土窑,能吃进去六百亩的土?”

“这咱就不清楚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土地可是用一块少一块,要是窑厂的火不灭,总有一天会烧完的。而且从账面上来看,这两年窑厂是盈利的。”

夏书记又坐了回来。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村里村外都在翻新住房,这就需要大量的砖瓦,梁村西南地的窑厂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依托黑水河的船运和优质的黄胶泥,梁村窑厂烧出的青红砖质量很好,价格又便宜,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

村里的人大多都在窑厂里做工,整个梁村相较于朱村大队下面的其他自然村来说是比较富裕的。所以梁村人都乐于安于现状,对分地的政策也是比较抵触的。

夏书记想到这不禁有些头大,难道真的是政策有问题吗?

“小婶,小婶。”

君明站在大队部的院子里喊。

夏书记闻声赶紧出来。

“咋了?君明。”

君明一见到夏书记,眼睛就红了。

“小婶,俺大爷是不是出事了?”

夏书记心里算是明白过来了,保不齐是这小子从哪听到了消息,来找自己确认来了。

夏书记走过来,拉着君明的胳膊就往外走,来到大队部门口的偏墙下,才小声说:“恁大爷前天去卖苹果,在城郊被车怼住了。不过你别急,没有生命危险,恁四叔在那哩,你就别管了。”

“不中,我得去看看。”君明很是担忧。

“去啥去!恁大爷不在,家里一摊子事儿,你去了恁娘一个人能忙活过来?凤英才产下,你还得两头跑,别添乱了。”

夏书记话说的有些重,说完就回到大队部,留下心如刀绞的君明。

他推着车子,一步一步往回走。

听奶奶说我爸君明从小就懂事,聪明,为人热情。

奶奶家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爸爸排行老三。因为家庭重视教育的传统,爷爷要求每个孩子第一要务就是把书念好,爸爸和大伯也比较争气,成绩一直很好。

在爸爸读初中的时候,村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搞生产队建设,这就要求家里必须得出劳动力挣工分,不然吃饱饭都难。反观玉德家这个大家庭,几个“金”字辈的上一辈都是医生、教师,下面一辈要么是年纪小不记事,要么是学子,家里全靠奶奶撑着。

奶奶一个人再怎么卖命种地,也换不来全家人的口粮,于是,君明有了不想读书的念头。

“学习成绩好的很,谁都没有他聪明!把馍篮子都给他送到学校了,他宁是不去!气死人哟!”奶奶曾经和我说。

每次爸爸都会说:“学不会,学不会啦,不想学了。”

其实,我知道,他是心疼奶奶,所以才下学帮家里干活。

爸爸是家里最像奶奶的,尤其是干起活来特别卖力,一个人挣得工分能顶仨人的。谁家有困难也乐于帮忙。邻里邻居的,名声最好。所以娶到了几个村里最漂亮的我妈凤英。

爷爷奶奶用积蓄给爸爸在老宅的西边盖了三间砖瓦房,宅基地的地方原先是个水坑,靠奶奶用小推车拉土垫起来的。

新建的房子门朝西边,没有院墙,靠成捆绑起来的玉蜀黍秸围着,每年都要换新。

新房子里也没有隔间的承重墙,三间屋子大通铺,靠着用竹篾编制的屏子隔出了三间屋子,一间放床,另外两间放苹果筐。

听爸爸说,村东头有几个皮孩子,偷偷到家里隔着窗户偷苹果,他们用削尖的竹竿扎苹果,然后从屋里提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