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 第一百零三章 质的飞跃

第一百零三章 质的飞跃

而然造就了今日的囧状,盐产之地,早年一直是赵国的腹心之痛。

不过,通过赵田的解释,原来自先君成侯之时,赵国便有意囤积盐产,再加上自身也有少许产出,而今虽缺,却并无患。

而今华夏有五大盐产国,齐国、燕国、魏国、越国和楚国。

食盐又被分为海盐、池盐(湖水中提取的)、泉盐(井盐)这三大类,前两者的产量要远高于后者。

至于后世的崖、砂、石这三大盐类都被统归于土盐之中,而赵国境内便是只有几座规模不大的土盐矿区,分布在晋阳、邯郸和邢襄这三地。

燕、齐、越三国自不必多说,临海之国,必是产海盐的大国。昔日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便都是靠着‘海盐’而得以称霸一时。再观今日齐国之强,除了自身的变法改革外,亦是因为其背靠一条源源不断的经济龙脉而得行霸业。

与海盐不同,池盐最大的产地,乃是魏国的安邑(运城)。安邑池盐历史由来已久,自上古之时便是华夏最大的产盐地,千年过去,至今也是华夏列国产盐量最大的一处盐产地,没有之一。

因为这处盐池而爆发的战争,从上古黄帝、蚩尤时期一直延伸到了今日。三晋分家,安邑归了魏国。而今,随着魏国的衰落,河东之地的曲沃、陕城时常为秦国所夺,但安邑却一直牢牢握在魏国的手中,这应该也是魏国虽衰而未败的一大原因。

现在,赵雍也不由得对安邑产生出了觊觎之心。

至于楚国,其境内便多为泉盐。不过,楚国的泉盐大部分都是从巴国抢来的。早在楚肃王时期,楚国便开始针对泉盐产地、而发起对巴地的侵略,至其孙楚宣王时期,巴国的三大泉盐产地便全部为楚国所占。

惹不起楚国的巴国,由此不得不转而朝着西面的蜀地发展。巴国而今的衰弱,与其失去三大盐泉不无关系。

赵国君臣就列国的商盐贸易畅谈了大概一个多时辰。

随后,除了贸易、盐税,赵雍便向赵田询问了一些关于新农法、屯田实施中的难处。其实主要还是担忧去年晋阳一战中俘获的那万余秦卒。

赵田却表示,一切顺利。俘获的秦卒已经全部打散,并将其分散在了远离秦境边线的代地和燕、齐交接的边界线,并且已经按照赵国新法的规定将其全部登名造籍。

对此赵雍不得不夸赞了对方几句。

屯田之策的实施,赵雍最初设想的其实比较简单,主要是为了避免战时向边防军队长途跋涉的运送粮食。所以最初制定的屯田计划主要还是军屯。正式实施后通过与众臣商议,赵雍又责令将各地所犯轻缓的罪徒和奴役而来的战犯增加在了其内,最重要的是招募到了自愿前往的百姓。

有了底层臣民的支持。如此以来,赵国的移民实边政策,便由最初单纯的军事屯田,变成了现在军事防御和农耕生产相结合的屯田措施。

……待内史退去,赵雍拿过几桉上的那封简犊,移步到偏殿,开始盯着木墙上的那副阔大的堪舆图暗暗分析。

就盐产之地而分析。韩国的西边,魏国还占着平周(介休西)、蒲阳(隰县)、汾城(襄汾)、绛城(翼城西)、曲沃、渑池、安邑这七座城池。除此之外河东的十余座城池已经全部为秦军所夺,昔日的西河郡也早就没了踪影。

若赵国此时想夺取安邑盐产,只需沿着汾水南下即刻。魏国的国境如今被韩国分割成两部分,仅仅凭借其西部的这些兵力,想来阻不了赵国的铁骑。

盐池的诱惑有点大……

过了片刻,赵雍又顾自摇了摇头。

此时对魏开战或为不妥,若贸然大行兵事,无疑是将自己雪藏起来的锋利爪牙、公之于众。况且不说能不能夺来,就算夺来了,也会拉长了赵国与秦国的边境战线,且又违背的三晋盟约,加大与魏、韩两国的矛盾。

打下了、守不守得住还两说,可能最后为秦国做了嫁衣……

既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盐的问题,那便曲线救国。

恰巧今日无国事,说干就干。

……召过陈忠,赵雍再度走进了外宫的庖厨之内。

赵雍随即命爨人收拾出来一间稍小的庖房,但其内灶炉等物一应俱全。

屏退多余的宫人,赵雍朝着陈忠比划了一番:“去给寡人拿来两个这般大的鼎。”

陈忠这一路跟着王上东奔西跑的,至今他也不知道自家王上相要干啥。但他见赵雍也没做什么荒唐事,便只能任由着对方去了。

难道王上想亲自下厨了?

等四五个宫人抬着两个小鼎进了屋,赵雍继续对着陈忠吩咐道:“再去找些石灰过来,记得要磨成粉。”

石灰?什么膳食要用石灰……陈忠无奈,只得差人去太医署取,这东西现在倒也常见,只不过大多都是用作药材。

在没有现成的化学原料情况下。石灰、草木灰便是很好的附着物载体。海盐中的苦味除了镁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等其它杂质,而许多杂质并不能通过简单煮沸来消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