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十锭。”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五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便是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概括了这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

是相似的,同样,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小字辈完成的。”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和地位,而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你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等大公司。

那么,是什么创造了星巴克奇迹呢?将星巴克一手带大的舒尔茨回答:“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合作者们相互信任,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企业价值观和指导原则的一致性。”强强联手才

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星巴克正是利用了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总会更强,弱者反而更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随着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

人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且其高度也是妇孺皆知。然而,世界第二高峰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其实,位于印度境内的乔戈里峰仅比珠峰低237米,这个差距还不到珠峰高度的3%。但正是由于这个不大的差距,排名世界第二的乔戈里峰除了一些狂热的登山运动员外,再少有人问津。多少专家的实地勘测,多少队员的结队攀登,多少媒体的全程关注,目标更多地锁定在了珠峰,而不是乔戈里峰。237米,珠峰只高出了那么一点点,也就是凭着那么一点点的“势能”,就把世界第二的“乔峰”给吃了。

个人事业

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提问,谁是篮球世界的NO.1,恐怕多数人都会选择乔丹。然而很少有人深思过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比第十在能力上能强过几十倍吗?答案不言自明。

可是,尽管乔丹的才华没有比其他优秀球员强几十倍,但是他们的收入却相差几十倍。这就是“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这也是就马太效应。

所以,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就要继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就赢得了物质或者精神财富,获得财富后才能更加强化继续奋斗的积极主动性,如此循环,才能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极致。

然而马太效应也有许多的弊端,例如残疾人上学和工作的问题,上学和受教育对一般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义务,必须接受的义务,可对许多残疾的孩子来说是梦想,而不是义务……先残疾,再失学,然后失业,最后失去生存能力,这

就是最明显的马太效应,也是最残酷的马太效应。

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回到家中也备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也不都是欢乐。

学生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风言风语声声:“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等。

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鲜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膜、分化、对立。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这样说:要偏爱差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