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我的人生我作主——毛毛虫效应

我的人生我作主——毛毛虫效应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直到第八天,在几条“勇敢领袖”的带领下,它们才离开了花盆边缘。

法布尔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可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时间,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商场上,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盲从和模仿的例子是数不胜

数的。

比如一些中小型的服装厂和食品厂,它们几乎不设有研发部,而是有一个特殊采购部,特殊采购部的员工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市场上采购销量最好的衣服款式或是食品类别,然后带回厂里让技术人员模仿其研发出类似的产品,再贴上自个儿厂里的标签。这便是所谓的“山寨”货,也正是毛毛虫效应所导致的特殊现象。山寨多了,创新就少了,而缺乏创新精神的企业是有着致命的缺陷的,它无法抵抗竞争的洪流,最后只能逐渐走向消亡。

而懂得突破毛毛虫效应的人,却往往能取得成功。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郑板桥猛然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各人有各人的身体

,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为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的书画家。

我国台湾地区的首富、台塑集团的创始人王永庆,在十五岁小学毕业之后,到一家米店去做学徒。第二年,王永庆用父亲借来的两百元钱作为本金开了一家很小的米店。因为资金量太少,他只能在一条比较偏僻的巷子内租一间非常小的铺面。那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非常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开得最晚,规模也最小,更没有什么知名度,毫无优势可言。刚开张期间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如何才能够打开销路呢?王永庆觉得如果想让米店在市场上立足,就一定要具备一些他人所没有或者做不到的优势才可以。王永庆仔细思考以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提高米的质量与服务质量。

在当时,大米

的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里面混杂了很多米糠、沙粒和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了。

这时,王永庆就多了一个心眼儿,在每次卖米之前都拣干净米里的杂物。因此,他的米比别的店里的米更受顾客欢迎。不过,没多久,此法就被竞争对手模仿了。

但是,王永庆很快又想到了更好的销售方法。那时,客户都是自己去买米,自己运回家中。这对年轻人而言算不了什么,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就非常不方便了;可是,当时年轻人都忙于生计,工作时间又长,不方便去买米,于是买米的任务常常只能由老人来承担。注意到这一细节的王永庆,就打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招牌。这个方便顾客的措施,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那个时代,根本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相当于一项创举,为王永庆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但没多长时间,其他米店也都开始对顾客送货上门服务了。

这时,王永庆已想好了一个新的方法,他用一个本子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几口人、每月吃多少米、什么时候发工资等。算算顾客的米应该吃完了,不用顾客上门,他就主动把相应数量的米送到顾客家中,等到

顾客发工资的日子,再上门收米钱。

但没多久,这一方法又被他人模仿了。

可是,这并未影响王永庆的生意,因为这时他又比其他人多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