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在年代文中暴富 > 22、022(捉虫)

22、022(捉虫)

……

苏叶回到军区大院后写了两封信。在六十年代干这种“投机倒把”的事, 不仅要做得小心谨慎,还要做得名正言顺。

苏叶的信一封‌给本地的报社,另一封‌给校长。

在给报社的信中, 苏叶描述了一群孩子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利用课余时间赚钱资助了困难的同学的好人好事。

做好事必须得留名, 偷偷摸摸把好事全做了, 别人都不知道。回头吃亏了找谁撑腰去?

苏叶可不是这种‌‌人。

苏叶还亲手把信送到了报社的门口。

日报社接到这封好人好事的投稿信, 非常感兴趣。本地报纸专门空出几个版面宣扬这种“为人‌服务”、“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编辑同志收到信后, 陷入沉思。

夏记者读完信, 兴致勃勃地说:“这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去联系这位苏老师, 问他们愿不愿意做个专访。”

平时“好人好事”、“先进精神”版面刊登的多半是学生拾金不昧、工人同志为了完成指标集体自愿加班、为了挽救集体财产同志不牺……资助贫困学生倒是头一回。

这年头念书是困难的事,有了国家的资助,高中、中专、大学学费不仅全免,每个月还有十块钱的补贴涵盖伙食费。社会全把目光看向了这三个部分, 却忽略了儿童的教育。

其实, 条件真正困难的孩子往往连小学、初中都没念完。

很快,苏叶接到了记者同志的采访邀请,她和记者约了周末的时间。

……

周末。

苏叶和学生一起走街串巷地家访,孩子们对夏记者的到来感到很好奇。

夏记者摸着相机,笑了笑:“夏叔叔是在报社工作的,今天我会全程跟‌你们,希望能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

他们先来到马建国的家里。

马建国家住在一个老旧的筒子楼,父母亲双双去世, 仅靠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巷口接点裁缝活, 艰难度日。去年,马建国的爷爷生病了,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马建国懂事地退学,平时接点苦力活补贴家用。

他们提出要资助马建国重返校园,他的爷爷奶奶不敢相信,苏叶笑眯眯地保证马建国念书不要钱,怕他们不信还当场掏出了十五张大黑十。

“你看,这是我们挣的钱,为的就是保证让他有书念,娃儿念完初中考上高中、中专,以后可不就能出人头地了?”

“等中专毕业了,他能吃国家粮、领国家的工资,这多好呀!”

两个‌人家听得眼泪哗哗地冲下来,哭得像个老孩子。

苏叶根本没法看下去,只好把头偏向了一边。夏记者把马建国不足10平米、破旧的家拍了下来,还拍了一张他拉‌三轮车载废石料去换钱的照片。

苏叶善意地提醒夏记者:“不要把建国拍进去,记录这件事本身就好了。”

孩子的贫穷也是隐私,苏叶初衷只是想把这件事的意义传播出去。

接着,苏叶他们来到了钱小荷家。

钱小荷的父母正准备给女儿说亲,他们听到要让钱小荷重新回学校念书,直摇头反对。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口粮不够。钱小荷的爸爸要用她换五十斤的粮食。

“‌师啊,我们家三个孩子,要是都供了饭都吃不起了!”钱小荷母亲说,“她哥哥说媳妇也要钱……”

那个酒鬼父亲醉醺醺地伸出一个巴掌,说:“要让她去念书?行,给够我这么多粮食,我就让她去念。”

苏叶听得内心直吐槽,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谁能一口气掏出这么多粮食?这分明是打劫好吗!

同学们听了都为钱小荷捏了一把汗,他们担忧地看向苏叶。

苏叶严肃地说:“同志,你大概是不了解华国的法律,女子未满十八岁不能结婚。小荷才十五岁,你们这样的犯法的。”

夏记者点点头,附和道:“我在报社工作的,如‌真碰到这种事我会尽责地报道出来,以后钱同志的工作、津贴、评优评先进,领导可就要考虑考虑了。”

钱爸到底还是捧着国家铁饭碗的人,听到这句话到底是老‌了。

他把火气全发在女儿身上,冲着她破口大骂:“还看‌干啥?给我滚去干活,不嫁人明天就去上班挣钱!”

杨雪看‌苏叶,扯了扯她的衣袖,眼巴巴地恳求:“苏老师帮帮小荷吧!”

物伤其类,杨雪家里也有很多孩子,但杨雪爸爸却没有逼她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