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天龙秘史 > 89.单于之殇(一)

89.单于之殇(一)

半月之后,正值秋高气爽之时,军臣调集十余万骑兵,行军于武州塞。旷野之上,万马奔腾,蹄声铮铮作响,直冲云霄。所过处,扬起滚滚沙尘,怎一个壮观二字可描述!匈奴将士各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只盼横戈跃马、驰骋疆场。

匈奴人居无定所,向来逐水草而居,因此不在乎攻城掠地,只为马邑的物资而来。大军故意绕避沿途多个汉人的城池,直奔马邑城。

中军内,军臣单于骑乘“踏雪黑彪”,腰别“长生天之刃”,身穿兕皮甲,谈笑间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却不知一场巨大的阴谋已然布下,就等着他自投罗网。

那马邑城地势险峻,沟壑纵横,极易设伏。汉皇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共率兵三十万,在马邑谷侧埋伏起来。匈奴一旦落入其中,必被围剿歼灭。

却说匈奴大军行至马邑城之外,隐藏在茂密的丛林当中。待到傍晚,探子回来禀告,说那城池上挂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白日也确有许多押送物资的车马驶入城内。军臣大喜,领着众将靠近马邑城,说道:“寡人就说那聂壹是诚心投靠我匈奴,你们瞧瞧,那可不就是马邑长吏的人头!”众将极目瞭望,果然远远可见城池上有一黑乎乎的东西,的确像是个人头,纷纷点头。

伊稚斜早知马邑城有汉军埋伏,事先已吩咐自己的部下,不可入城内。待军臣率军攻入,陷入重围,他再领军救驾,趁乱害了军臣,带其余众突破。如此一来,不仅可致军臣身死,还立下挽众将于覆灭的功劳。

眼见众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伊稚斜鼓动道:“大单于,兵贵神速,请发号施令吧!”不料,单于庭左大将道:“大单于,臣以为不可贸然行动!这其中有不对劲的地方。”

军臣发兵心切,忽闻左大将劝阻,怫然道:“什么不对劲?”伊稚斜也道:“倘若延误了时机,让汉人有所察觉,你可吃罪不起!”

右贤王久经沙场,经验颇丰,也察觉到一丝诡异,便道:“大单于,臣也觉得有点不对,我们一路急驰而来,见到沿途牛羊遍地,却没有一个牧人,这可说不通啊!”

伊稚斜心中暗叫:“坏了,这个右贤王当真是多嘴。”

军臣恍然大悟,道:“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是不对劲!我们进汉境似乎有些太容易了,这些汉人要么是愚蠢至极,要么就是在酝酿什么阴谋。”军臣说到这里,自己也有些后怕,庆幸没有立刻发令进攻。

伊稚斜不敢再怂恿军臣出兵,当下只得一言不发。

军臣一时间拿不定主意,进军又不敢,欲要退军却心有不甘,踌躇之下,向中行曰问道:“你有什么计策?”中行曰稍作沉吟,道:“汉人倘若有埋伏,必定是在马邑城。大军按兵不动,先不攻马邑。可命右贤王领部下两万骑兵,转过头去攻武州塞外的亭堡,抓几个人审问审问,汉军是虚是实,一探便知。”军臣当即同意,道:“好!就这么办!”

其实中行曰所言,乃是上中下三策中的下策,此举一旦为施,必会打草惊蛇,让汉军知道计策已然败露。倘若汉军不肯罢休,主动追击,两军交兵,伊稚斜又可趁乱行事。

当夜,右贤王突袭亭堡。汉军所有兵力都聚集在马邑城附近,亭堡防御薄弱,被两万铁骑一攻既破。右贤王将尉史俘虏,严刑拷打之下,得知汉军在马邑城埋伏了数十万大军。

天还没亮,右贤王急匆匆赶回来,将这消息告知军臣。军臣闻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不时用手擦着额头。众将闻讯赶来,也均感汗颜无地,有人叱骂汉军狡猾,有人夸赞大单于英明。

右贤王问道:“大单于,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军臣长吁一口气,叹道:“好险!好险!我匈奴十万儿郎差一点就全军覆灭了。”左大将气呼呼地道:“那个聂壹竟敢欺骗我等,一定要宰了他!”

军臣捻着胡须,思虑片刻后,终于说道:“撤军吧!这仗我们不打了。”

伊稚斜心生一计,道:“大单于,汉军主力俱在马邑,不如我等转头攻打雁门,即使抢不到什么东西,也能給汉人一点教训。”右贤王生性好战,听罢言道:“不错,此计甚妙,汉人敢埋伏我们,我们就敢打他雁门。否则岂不显得太过软弱?”

军臣为人谨慎的很,一听汉军竟有三十万之众,原本的雄心壮志都化为乌有,只想早早离开汉境。他摆了摆手,道:“这十四万将士是我大匈奴的精锐,不能有一丁点闪失,此事休要再提。传寡人号令,立刻撤军,若有敢言再战者,杀!”

此令传下,众将再无人进言。军臣又吩咐道:“你们回到自己军中,节制将士,让大家悄悄撤离,不可惊动了汉军。”众将听令,纷纷回到各自行军队伍中。

伊稚斜本来也想离开中军,忽见中行曰冲着自己使眼色,便道:“大单于,汉军虎视眈眈,臣弟实在放心不下,愿在您身边护驾随行。”军臣点头道:“也好!”

匈奴大军在林中拔寨起营,井然有序地沿原路北撤。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