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二十三章 韬光养晦,贾充收盐造船

第二十三章 韬光养晦,贾充收盐造船

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夏六月。

“军屯论”在呈报朝廷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受到了魏王一派和“保皇派”的一致认可。于是,很顺利的便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广,但写出此论的邓艾,仿佛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来自朝廷和魏王的任何嘉奖。

荀彧虽说与曹操一派政见不合,但是并不代表着,不会取纳他们这一派有利于社稷与百姓的谏言。

————————

话说那一日,扬州刺史.陆抗借私盐归公一事,坑了贾充一把后,并顺势向朝廷告了一状。

天下方定,朝廷命官竟然无故屠戮百姓,这着实过于骇人听闻。即便那群所谓的百姓中,大部分都是刁民,但他们依旧有着大汉子民的身份。

结果,自然是金銮殿内的皇帝再次勃然大怒,要顺势杀掉这个曹仁留在扬州的眼中钉,而荀彧则顺势又加了一把火。

后来,世子曹丕动用了朝内多方力量予以斡旋,但最终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贾充被荀彧的尚书台,很巧妙的将他从一个刺史府治中,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贬谪到了会稽郡.章安县,去做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章安,位于会稽郡东南沿海,乃本郡之要邑。人烟稀少,常年有山越之民作乱,苦不堪言,历来都是扬州官员贬谪的最佳选择地之一。而章安县人,善于操舟,水行而山处,以船为本,以楫为马。

正所谓,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伏。

此县虽然贫苦且多动荡,但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南北数百里海岸线中,唯有此处水上交通之便,易与外界联系,海边水深且平缓,是一处天然的港口,而且本地产盐丰富,却一直没有被充分利用。

城北四十里有湖,名曰“章安湖”,旧吴时期大部分的战船模型都在此湖之上监造,随后由港口码头送往建邺。

而一般越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景色往往都很不错。

贾充初到章安,心中自然抑郁万分,整天游山玩水,也算是乐得逍遥。

他的人品虽然说不上太好,但毕竟是有真才实学的。在游历了全县之后,自然而然的发现了本县的这些潜在的长处,心中不禁暗暗揣测到,在这里也不失为一个韬光养晦的机会。

这次,他充分吸取了上次屠戮平民的教训。此次在章安,依旧私盐归公,但却没有采取强烈的武力措施,而是以重利相诱。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善者也。”《孙子兵法》中的这半句谋略,用在此时此处正合适。贾充用了相当丰厚的金银钱财予以利惑,当地的百姓,最终竟然心甘情愿的为他所驱驰。

另外,他将旧时的工匠们又召集起来。他知道陆抗在建邺召集了其他州郡的大部分工匠,想要研制更加宏大的新船,用以日后航海之用。既然自己来到了章安,这里的资源也就不能浪费。将官盐的获利,一部分用以补充府库,其它的被他用来建造船坞长,研制大船了。

而且,居于日后航海贸易的打算,贾充将海边的码头,又修缮扩建了一番。

一时间,平时这个人烟稀少的小县,竟然也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虽有耳目将这里的事情告知了陆抗,但似乎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在他看来,区区弹丸之地的章安,任凭他贾充折腾,也翻不出浪花来。

这一日,贾充正在府衙内审阅下面传上来的公文。忽闻属官县丞来报,“禀报大人,本县工匠均已召集完毕,现在府衙门外等候大人训话。”

贾充虽然被贬谪成了七品县令,但是衙门内的其他官员却并不敢对他有丝毫怠慢,反而敬重异常。

一来,是因为他乃是曹仁大将军的人,保不齐哪一天他或许官复原职了,这时候怠慢于他,将来可没有自己好果子吃;二来则是因为,贾充借“私盐归公”一事屠戮平民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他这人又睚眦必报,谁敢去惹这个活阎王。

“善,这个差事,你办的不错,日后事成,本官不会忘了你今日之功。”

县丞听到这话,更加诚惶诚恐的说道,“不敢不敢,此乃下官分内之事,哪敢有劳大人记功。”

贾充也并没有跟他多余的废话,而是放下手中毫笔,起身走了出去。他这个人虽说睚眦必报,但是律法森严,赏罚分明,也不失为能做事情的一个干吏。

贾充来到府衙外,看着满满一地跪着的数百工匠们,朗声说道,“本官知晓,尔等皆是旧时造船的能工巧匠。今日本官将尔等重新召来,也正是此故。

本官今天想要告诉你们的是,此次造船不同以往,以往之船多为楼船、艨艟、走舸之类的战船,而此次本官让你们造的是可以遨游深海的宝船。”

说到这里,下面的工匠们顿时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有些胆大一些的工匠,甚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大人所说之船,我等从未见过,不知大人对此船有何要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贾充自然早就料到了这些,捋着胸前的胡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