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老祖宗传下来的救命偏方 > 宝宝盗汗,甘蔗叶煮水洗浴

宝宝盗汗,甘蔗叶煮水洗浴

【偏方一】

外抹法。

材料:龙骨、牡蛎、糯米粉各适量。

做法:龙骨、牡蛎磨极细末,再与糯米粉拌匀外扑。

【偏方二】

洗浴法。

材料:甘蔗叶适量。做法:煮水温洗全身。

【偏方三】

龙骨外敷法。

材料:龙骨、牡蛎各30克,大麦芽50克。

做法:研极细末,每次取5克,撒于脐部包扎,12小时换药1次。

【偏方四】

文蛤外敷法。

材料:文蛤、何首乌各3克。

做法:研细末醋调成糊,外敷于脐部。

【问诊记】

上周六,表姐带着她3岁的儿子来我家玩,我俩一直聊到了深夜,他们干脆就在我家过夜了。常常主动提出要陪弟弟睡觉,小外甥也蛮黏常常,我就让他们

俩去小房间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在刷牙的时候,常常拉着我的衣角对我说:“妈妈,弟弟晚上不乖,一定是他羞羞尿裤裤了,身上都湿了。”

我一听,赶紧去小房间一看,床是干的。我想到了些什么,就问表姐:“姐,外甥他平时出汗多吗?晚上睡着了出汗吗?”

被我这么一问,表姐有些不解地回答说:“好像是啊。小家伙睡觉时候汗是挺多的,我还以为给他盖得太多了。”

我把小家伙叫过来,让他把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头有点儿红,舌面有点儿干。我告诉表姐这有可能是盗汗。

表姐一听,就有点儿担心,问:“这算不算病?对他有没有什么影响啊?需不需要治啊?”

孩子盗汗分2

种: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是因为幼儿时期,皮肤还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如果宝宝在睡觉前活动过多,则在睡眠时出汗也比较多。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会增加,这也会造成宝宝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则都可能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如果是生理性盗汗,则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

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宝宝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孩子肥胖,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宝宝的夜间大汗,是由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0~22℃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来说,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则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偶尔有一两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分和盐分,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病理性盗汗,西医认为有可能是由缺钙、佝偻病、肺结核等疾病引起。中医把盗汗细分为自汗、盗汗,即自汗

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出汗,多为气虚、阳虚引起的;盗汗是睡觉时出汗,醒时汗就止了,多为血虚、阴虚引起的。

考虑到像外甥这情况应该属于阴虚,我告诉了她几个我常用的小偏方。

【小偏方】

我推荐的小偏方有4个。

1. 外抹法:龙骨、牡蛎磨极细末,再与糯米粉和匀,外扑,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2. 敷脐法:取龙骨、牡蛎各30克,大麦芽50克,研极细末,每次取5克,撒于脐部包扎,12小时换药1次。

3. 取文蛤、何首乌各3克,研细末醋调成糊,外敷于脐部,具有养阴敛汗的功效,用于盗汗。

4. 洗浴法:甘蔗叶适量,煮水温洗全身,有很好的敛汗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