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老祖宗传下来的救命偏方 > 防治宝宝流口水,外敷食疗都管用

防治宝宝流口水,外敷食疗都管用

【偏方一】

鲜石榴饮。

材料:鲜石榴适量。

做法:取1个鲜石榴,洗净去皮后将其捣烂,加适量温开水调匀,取石榴汁涂在小儿口腔里。

【偏方二】

绿豆苦瓜粥。

材料:绿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绿豆、苦瓜、薏米、大米分别洗干净,放入锅中一同煮成粥,放凉后给患儿食用。

【偏方三】

外敷法。

材料:吴茱萸30克。

做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用陈醋调和成糊状,分成2等份做成饼,每晚睡前贴于足底涌泉穴,穿袜子以防脱落,第二天早上取下,连敷5~7天。

【问诊记】

到中午了,我终于忙完门诊里的病人,腾出时间喝口水,这时一楼挂号台的同事燕妮上来找我。

“夏姐,今天病人那么多,一定很累吧!不好意思,我这还得打扰您,跟您请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宝现在1岁多了,可是还一直流口水,下巴都被口水淹得红红的。您说,这一直流口水是不是一种病啊?”

“其实啊,‘流口水’是人们平时一种俗称,医学上称之为‘滞颐’,也称小儿口角流涎症,是指小儿口中的唾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溢出来的一种病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知道,哺乳期的婴儿往往都有流口水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儿用力吮乳,使两个腮部的肌肉非常发达,在口腔颊部形成了脂肪垫,造成口腔容积减少,宝宝不能及时咽下口中的唾液,使唾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口腔。但随着一天天的生长发育,孩子的口腔容积渐渐增大,加上分泌的唾液能够自行吞咽下去,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会明显减少或消失。这是一个正常的发育过程,妈妈不必焦虑。但如果孩子超过2岁还在不停地流口水,或在某一时期突然大量地流口水,同时还伴有其他一些症状,那就属于疾病的表现了。”

“那我**宝现在都1岁多了,还在流,是不是不正常了?夏姐,都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宝宝流口水?”燕妮焦急地问道。

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宝宝流口水的几个

原因。

1.乳牙萌出。孩子在出生后3个月至1岁时,由于乳牙开始陆续长出,牙龈受到刺激而发痒,或出现不适感,这时孩子会不自主地向口腔外流口水。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饮食、睡眠不受影响,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因为随着乳牙陆续长出,孩子流口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2.口腔患疱疹性咽峡炎。患有口腔疱疹性咽峡炎时孩子常常表现为发热不退,在口腔黏膜及悬雍垂(俗称“**头”)周围有1~2毫米大小不等的红色疱疹。疱疹溃破后由于疼痛刺激,因此孩子会啼哭不停,流涎不止,这是受到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3.缺乏B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锌。如果孩子长期饮食单调,或有偏食、厌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就会造成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锌,使舌面及口腔黏膜溃烂成口疮,导致剧烈的疼痛,宝贝烦躁、哭闹、流涎。不过,这种情况引起的流口水,一般不会伴有发烧,不愿进食和反复发作是一个特征。

4.

患了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感染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是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病最多,以3岁以下的孩子患病最多。患手足口病时孩子的手、脚、口、膝盖等处会出现散布的红色丘疹或疱疹,并常常伴有发热。这种病的传染性较强,经常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引起流行暴发。

“西医总是有这么多病因,那中医方面是怎样辩证治疗流口水的?”

【小偏方】

从中医上论述,小儿口角流涎主要分为两类:实热与虚寒。实热引起的流涎,主要表现为口水黏稠或口中有异味,口角发红溃烂,小儿啼哭烦躁,口渴多饮,小便少,尿色黄,大便干燥。而虚寒引起的流口水,则表现为口水颜色清亮无味,伴有小儿面色苍白、口唇淡红、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等不适。

中医防治小儿口角流涎的偏方很多,若是脾胃积热引起的,则不妨试试鲜石榴饮汁液。取1个鲜石榴,洗净去皮后将其捣烂,加

适量温开水调匀,取石榴汁涂在小儿口腔里。石榴含有苹果酸和柠檬酸等,具有抗菌作用。据《名医别录》记载:榴果味甘酸,无毒,主咽喉燥渴。酸实壳,疗下痢,止漏精。对防治小儿口角流涎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个好方法,就是经常给孩子喝绿豆凉粥。取绿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将绿豆、苦瓜、薏米、大米分别洗干净,放入锅中一同煮成粥,放凉后给患儿食用。绿豆煮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还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绿豆凉粥,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还能起到排出体内毒素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