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挣扎中前行 > 求学之路 第六章:退学后的日子

求学之路 第六章:退学后的日子

在王家村方圆,每一个村子的人都是靠下地干活种庄稼来生存的,在这封闭的山村虽然辛苦,但也清静的多。

日子又到了农历四月中旬,山上已是一片翠绿,农活渐渐多了。

王秋生驾着那对黄牛在自家地里来回耕着地,看上去心事重重,没有了以往那种洒脱,村里明眼人都知道是因为小安的事。王老汉的确备受打击,但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不同,他已有的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事,凡事都看得透透的,当然也看淡了很多事,唯独自己孙子上学的事,他很是重视。因为他知道,自己因为没有文化而只能一辈子当泥腿子,自己的孙子无论如何不能走这种没有出息的老路,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思忖片刻,老汉又继续耕地了。

大自然最为生动的一面,就是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的无数种生命的延续,这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会让人无限的热爱生活和热爱生命。在这春色洒遍漫山遍野的时节,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特别畅快,看着田地里的庄稼长势越来越茂盛,每一个大人都会情不自禁露出喜悦。

只要庄稼好,就是最快乐最开心的事,多么质朴的人儿啊!

也许是受到了大自然这种巨大力量的感染,王秋生心情好了许多,耕地耕的越发起劲了。人总会是这样,有心事的时候需要释放,所以就会一心沉浸于所做的事情当中,从而让自己得到暂时的解脱。不过此刻的王秋生,想到了一种不至于让自己孙子荒废学业的办法,他决定利用空闲时间来教孙子认字,所以顿觉内心的云雾散了,看到了那久违的阳光,心情畅快无比。

在家的王小安,又回到了以前无忧无虑的日子,他现在既不讨厌上学,也不 向往上学,在那幼小的心里,在家有人疼爱的日子无疑是最好的。尽管有时也会望着一棵树或是远处的一座山发发呆,但他年纪太小,不懂这就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渴盼,而这种渴盼恰恰是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与生俱来的。

王秋生耕地回来后拴好牲口,回屋简单的洗了洗手,就在抽屉翻了起来,翻了好一会儿,翻出来了两本手抄的书,牛皮纸的封面有些发黄,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一本上面写着《三字经》,一本上面写着《百家姓》。他饶有兴致的用手擦掉了上面的灰尘,翻开简略看了看,书本完好无缺。他满意的低声自言自语道:“好啊,总算找到了,小安在家不能一直这样荒废着,我教他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也正好可以试试这孩子的脑筋到底是聪颖还是愚钝。”

吃完中午饭,王秋生连简单的午休也没有休息,就把小安叫到自己跟前,拿出那本《三字经》对小安说:“小安,这本书名字叫做《三字经》,我教你怎么读,至于这些字,能认多少是多少,能把它给背熟了,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小安看到这本旧书,而且里边内容是用毛笔抄写的楷书,他很好奇,就欣喜地对爷爷回答说:“好,爷爷,你教我读。”

王秋生一个字一个字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王小安则跟着爷爷复读一遍:“人之初,性本善。”

王秋生又说:“小安,我读一遍,你读两遍,这样容易记住。”

小安嗯了一声。接着,王秋生每读一句,王小安就跟着读两遍。读书声虽然不大,可是这声音一直持续了好久。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等读到‘贵以专’时,王秋生说:“小安,今天我们就学这么多,明天再学新的。现在,我们从头开始再读一

遍,晚上等我放牲口回来我们在复习。”小安就跟着爷爷又读了一遍。

老者教幼者,这是一种教育的传承,然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长辈对晚辈殷切的爱和期许。

王秋生没有进过学校,但他却认识很多字,究竟是怎么认识的,这与个人的勤奋有关。话说回来,和他那个年代的人,山里上过学的泥腿子能有几个,都是可以数的过来的,能够认识一些字,也就算不上文盲了。然而文化水平如此有限的王秋生,怕是三字经里有些字他都不认识,可还是亲自教自己的孙子读三字经,足以看出老汉对孙子上学的重视。

王家旺起码还是中学毕业,算得上有点文化了,但他和父亲的性格有些不同,过于内敛。

几天时间过去了,王小安这孩子确实是孺子可教,爷爷教他的《三字经》,他已经记住了前面好几句。王秋生更加高兴了,看着自己的孙子能够背诵出来,他才暗自默默念道:“学校的事我还怀疑过是小安智力的问题,现在看来,这孩子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怪那仁旺心也是太黑了,大人间的矛盾,发泄到小孩身上,真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

《三字经》里剩下的内容,有时王秋生读错了或是读不下去了,一旁的王家旺就会指正,但教孩子读《三字经》这件事,却是王秋生想到并且开头的。有时候小安的妹妹小雅,也会和哥哥一起读,所以在王小安熟记《三字经》的时候,王小雅也记住了很多,因为她年龄还小,因此爷爷和爸爸只是随着她的性子适当教她读的,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