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挣扎中前行 > 第四章:王家村的日常(二)

第四章:王家村的日常(二)

王秋生带着复杂的心情跨进了家门,这本是一大喜事,而他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王玉竹看到老头子回来了,赶紧说道:“秀丽生了,是个儿子。”

王秋生连连回道:“好啊,好啊,这可是咱家的喜事。”

随后,他心情渐渐好了许多,放下干粮袋,脱掉外套,在脸盆里倒了一勺水洗了洗手和脸,回到了自己的炕上,开始在小火炉里生火煮茶喝,因为这天不同往日,王玉竹没顾得上提前生火,所以老汉得自己动手了。如果换做平时,他劳作回来,老伴必定早已生好了火。

王秋生边吃馍馍边喝茶,突然对老伴道:“咱得给孩子起个名,没名字可不行啊。”

“那你就想一个,我大字不识一个,你还认识几个字,想好了再问问家旺和秀丽,要是他俩没意见,名字嘛,会越叫越顺口的。”王玉竹欣喜的回道。

王秋生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接着道:“对,我是得好好想想。”

不论农村还是城市,起名这件事是有些讲究的,因此需要避免很多忌讳,如长辈的名字里有的字,晚辈取名时不能出现,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王秋生默默思忖道:“我们村之所以叫王家村,听老人们说最初只有两家人,后来搬来了一家李姓人家和刘姓人家,这才打破了王家村只有一个姓的记录。我壮哥的两个孙子,小顺今年四岁,小刚今年两岁。都带小字,家旺的孩子理应该带个小字,但叫什么好呢!”

“小顺,小刚……,小……,那就叫小安吧。”王秋生想着想着突然脱口而出。

王玉竹补充道:“小安这名好啊,你看叫着多顺口。村头咱壮哥的孙子小顺小刚,不都带个小字吗。”

“我也是这么想的,突然就想起小安这个名了。这么叫可是有寓意的,我们庄稼人太苦,不期望别的,希望这孩子将来能够有一个小小的安身之所,吃上一碗公家的饭,也就谢天谢地了。”王秋生解释道。

听老伴如此解释,王玉竹喜上眉梢,又去厨房忙活了。

可是,王秋生的心事还藏在心里,老汉大概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待事情总是能想到别人的前面去。老汉没有兄弟姐妹,幸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也不至于太过寂寥。然而一个庄稼人的奢望,又能有什么呢!给儿子取名为家旺,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儿孙多一些,不再像自己一样孤零零的。

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老汉原本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家旺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二儿子的遭遇与王六的两个哥哥如出一辙,也是出生不久夭折了。此外,他还有一个女儿家梅,贤惠又孝顺,继承了她妈的优良品质,去年刚刚出嫁。因此,王秋生与儿子这两辈人,都只有一个男子,对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来说,略显单薄,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计划生育的严格管控,生孩子这件事变得更加棘手。对那些提倡多子多福的人来说,这成了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尤其对生了几个女娃还想生个男孩的人家,更是致命的一击。

王秋生的担忧正在于此,儿媳妇秀丽生了个男孩是好事,但他担心计划生育的管控,不让生二胎,果真如此的话,孙子辈也就变得同样单薄了,想到这些,老汉心里不免有些心酸。

对一个庄稼人来说,午休时间是最为惬意而舒适的,如果在农忙季节,是没有时间午休的。

时间到了下午两

点,阳光不再直射,院子里开始出现了阴影,王玉竹喂养的那只猫不断摆弄着姿势,时而跑到太阳底下晒太阳,时而跑到阴影下蹲着,扁扁的摊在地上睡大觉。村里唯一的那只狗平时一声不吭,此刻突然嚎叫了几声,像是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发生一样。不过据村里老人们的说法,那一定是村子附近有陌生人经过,或者会有一种更加诡异的说辞,充满了迷信色彩,也只有老人们才显得深信不疑,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不相信鬼神了。

午休时间显得特别宁静,苍蝇飞过时发出的嗡嗡声都能够进入人的耳朵。随着几声狗叫,王秋生家生过仔的那头母牛也嚎叫了一声,像是在对主人呼唤:“我饿了。”没错,这确实是一种呼唤,牲口早上因为耕地没吃多少草,午后时分,有时候连骡子驴都会发出类似的叫声,地道的庄稼人都知道这一点。

自从坡地里长出嫩草,喂养的牲口不再圈养,除却劳作的时间外,都需要放牧。一来为了节省麦秸已备不时之需,二来自打牲口啃到青苗后便不再好好食用干草料。在农活不太忙的时候,早上劳作下午放牧是村民们的惯常,这不知延续了多少年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这天下午依旧风和日丽,王家村放牧的村民赶着牲口群出发了。村子不大,牲口自然也不多,但种类相当繁杂,有羊群,有骡子,有马,有驴,有牛。整个村子的牲口集中起来去看,规模一下子变得庞大起来了。庄稼人的山地,全靠着这些牲口耕种,细心照料牲口自然是每日非做不可的工作,而且必须得上心。

坐在山头远远望去,初夏的山坡整体绿了很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