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十年职场路 > 第225章 还是底层逻辑在起作用

第225章 还是底层逻辑在起作用

大会,真正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比如管理工作中,员工觉得公司耍赖,但是又不能说。作为员工方,他会怎么做呢?大多数会选择报复。比如加班,你不是其他方面抠搜搜的嘛,没有加班我也要加班,我就是为了找补回来自己失去的利益。再比如出差,原本大家是可以选择非上班时间出发,正好上班时间拜访客户,但是公司平时都抠搜搜,都和员工算账算的很细,这时候员工指定不会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一般选择就会选择上班日出差了,这样下去,日常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低了很多,毕竟有效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把工作时间都用在路上了,真正工作的时间指定就少了。

如果一个团队,人与人之间充满生气和活力,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真挚和平等,这样的团队凝聚力怎么可能不强!相反,如果一个团队,处处是甩锅的,处处是尔虞我诈,处处是自己的小心思,这样的团队怎么可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这里,企业文化一定是实践中的文化。因为从实践中总结的认识,又能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的认识,才是值得全员实践的认识。比如“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一论断,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1944年明确提出来的。但是这一条在三湾改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践了。我们很多人就把认识和实践的顺序搞反了,以为听到、见到,自己能说出来就可以做到,岂不知这样是错的,应该是实践了觉得有效果,总结为经验再回到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变化,这个认识经过升华,依然还可以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这样的认识才是真正理论,才有真正的价值。

比如初建团队,都有一个毛病,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平时开会,大家七嘴八舌,看似说的都挺有道理,到底怎么判断、取舍,这就特别考验团队领导,或者说特别考验团队的管理者。因为一般员工提了意见就提了,但是他们不用为结果负责,管理者和老板就需要为结果负责。如果我们达成上面这个认识,作为任何提意见的,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这个建议,是经过实践验证了的吗?如果不是,那就最好别轻易提出来,要么想提,就先去实践,实践证明了是对的,再提,这就是标准,这就是红线,长此以往在团队执行下去,不管是开会,还是提意见,或者沟通,或者面试,效率都会高很多。

第二,企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就说明这个团队没有活下来的支撑要素,不管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定是不正常的。如果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在市场上活下去的,软的底层逻辑,那么盈利就是它活下去的,硬的底层逻辑。软和硬,就像人对思想和物质需求一样,哪一样都不可少。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呢?没有企业文化这个软的做支撑,硬的盈利就不可能持续;如果只有企业文化,没有硬的盈利做为排头兵,企业文化就不可能落地,就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就只是嘴摸石灰白讲。就像枪杆子里出政权那样,就像炒股一样,如果你不盈利,说再多的技巧和理论,都是空的。

企业怎么盈利?生意的本质就是需和求的满足,找到对方的需求,并且高效的满足对方的需求,一定要比他们自己做的成本还要低。市场上,大多数业务做的都是80%的无用功,为什么?就是因为不知道那20%的有用的部分怎么做。实际的市场开拓中,拿单子不是靠求爷爷告奶奶,也不是靠单纯的请客吃饭,上赶着不是买卖。

作为对方,一定是他有具体的需求,而且能满足他的需求的,综合的服务商很有限,首先我们得能进这个大名单。当然如果他需求的,市场上只有我们可以做到,独此一家,那是最好的,对自己的要求就更高了。退而求其次,得进这个名单,那么基础一定是做好产品;如果你的产品在行业内,不能做到头部,那么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谈的底气少了,自然就会觉得成单难。

如果没有稳定的利润源,员工都养不起,还讲什么理想。毕竟市场经济下,员工也要养家糊口,针对大部分上班族来说,上班就是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大家必须要讲效率,因为只有每个人的效率、每个团队的效率在同行业内是头部的,企业才有机会是头部的,企业才有机会稳定的盈利,才能保证大家的利益所得。作为老板,这是除了企业文化之外,最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利益分配的问题,到了实际工作中,就是为谁工作?为谁拼命?等员工信仰的问题。一个企业是空的,只有人才是最实在的,员工为什么会拼命?特别是在企业艰难的时候,员工为什么会坚守在企业。很多公司为什么做不好,很多团队为什么不成功,就是因为从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常说企业文化体现在细节中,价值观是第一位的,没有实践是不会领悟到的。但是怎么落地呢?利益分配就是最好的例证,到底我们的老板、高层代表谁的利益,不用听说的,看利益分配就知道了。比如在招人选人的时候,一定是要重视人才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因素。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一致时,企业团队才能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