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 有话直说挺好

有话直说挺好

某天,群里一位新晋签约作者发来好友申请,写着某编辑介绍来学习。老实讲,我对加好友已经越来越谨慎了,这条理由简单直接,我立马同意了。后来,她礼貌地打招呼,发来一长段解释,原来是某位编辑向她推荐了我的短篇小说,让她多看看。小姑娘很可爱,就直接发来信息,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是来研究和学习我的写法,不知可不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和简书账号,并时常和我沟通探讨。

后来,小姑娘问我:“姐姐,我这样直接讲明来意会不会不好?”

我笑了。单刀直入没什么不好。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少误会增加胜算。

说实话,身边这样直爽的人并不多。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我经常接触的是那些滴水不漏、左右逢源的中年人。他们绝不会唐突直接,总是裹着浓得化不开的战略和技巧。

在街头经常能碰到隐在暗处的推销员,小区里、学校门口、快餐店里,一开始并不自报家门。天气、信仰、爱好拉着你聊,你以为他是邻居、同行、学生家长,到最后他却神秘地掏出名片传单。

还有那些希望获得帮助的亲朋好友,总是要和你聊上好长

时间的家常,小时候我还抱过你,三年级的时候给你做过一个煎饼,上大学的时候帮你搬过行李。最后才暗暗地说,亲爱的,可不可以帮我快毕业的女儿找个工作?

其实很多时候,那些冗长的客套更能突显单薄。开场白无论设计得多自然,等到谜底揭开的时候总会让人生出一丝无奈和伤感。不认识的人,你只会觉得耽误时间,对朋友,我们又会反思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需要大段大段的前情铺垫。

我对学心理学的周周总是有话直说。除了自己的思想动态,我们还经常讨论社会热点中所呈现的心理学理论。她在大学做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工作,有一个8岁的女儿,丈夫长年出差。她每天就像是上了发条一样紧绷着,若是我像其他人那样先客套个二十分钟,再切入主题,她一定会暴躁得开骂。

所以节约了时间,必然就降低了沟通成本。把精力放在刀刃上,才能事半功倍。

而且有话直说还可以化解误会,减少那些莫名其妙的矛盾。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敏感,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地对外扩张,遇到善意就感恩戴德地凑上去,碰到伤害就立马

缩进壳里。可是世间琐事纷繁复杂,很难用单纯的对与错去判断,你笃信的也许并不真实,你认为的可能并不正确,就这样草率地闭上眼睛关上耳朵,你毁掉的很可能是一段生命中最美的记忆。

我听家里的舅妈讲过一件陈年旧事。舅妈是山东人,当兵来的北京。当时村里只招了5个女生来北京的军区做卫生员,所以她们都高兴极了,回到家就开始欢欣鼓舞地收拾行李。舅妈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叫小蕊,她没能和舅妈一起去北京,懊恼得一直在舅妈身边嘤嘤地哭。舅妈当时没多想,一边打包一边拍着她的肩膀说:“你有时间就到北京来找我。我一去就给你写信。”小蕊这才破涕为笑,咬着嘴唇头如捣蒜。

可是舅妈一到北京就分到了远在香山的连部训练,强度大身体一下就吃不消,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输了好几天的液还是神志不清。好不容易转到了大医院才发现是大脑炎,高烧惊厥还时常呕吐昏迷,病得就剩下一口气。

可是小蕊并不知道这些,她等了大半个月还是没有舅妈的消息,其他的人都捎信回家说都安顿了下来,提到舅妈被分到了香山的警卫团,一切勿

念。小蕊觉得是舅妈攀高枝忘了本,不屑和旧相识联系,气得三天不说话,再也不提和舅妈认识了。

等到过了段时间,舅妈康复了,为了不让远在山东的家人担心,舅妈没有说出自己生病的事情。寄回家的信也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都问小蕊什么时候来北京,可是小蕊再也没有回复过她。

距离遥远,通信不易,再加上各自都开始了崭新又忙碌的生活,这段友情就变成了午夜梦回时横亘在心里的一根鱼刺,不拔很痛,拔去更痛。

后来小蕊也嫁到了北京,但是从没有和舅妈联系过。一直到了去年,她们母校50周年校庆,老校长借助同乡会一个一个打电话联系,才把大家都召回了那所风雨飘摇的小学校。时隔多年再见,昔日伙伴都已经人到中年。这些年耿耿于怀的事也早就放下,可是谁都不知道如何打破这个僵局。

临走的时候,老校长拉着大家的手一一告别,意味深长地指着舅妈说:“我记得你,有一次小蕊没来上学,在家干农活儿,给你气得哇啦乱叫,一溜烟跑到她家地里给小蕊薅回来念书。”

舅妈和小蕊都低下了头。有话没有及时说,没有直接说,错过的

很可能就是这一生。两个原本亲密的小伙伴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在茫茫人海中松开了彼此的手,把原本应该说清的话吹散在风中,代价就是几十年的形同陌路。

有话直说,利人利己。讲出了心意,打开了心门,真实的想法才能光明正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