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64章 钱庄

第64章 钱庄

万陵县的童工问题得到了解决,李昌宪心里大大地喘了一口气,为了万陵县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反抗封建时代的奴隶现象,他真的是拼了!

手里的银票被换出去了四十多万,李昌宪感到心痛,不是花钱花的心痛,而是在万陵县没有钱庄,兑换银票只能找这些大户们、行商们,但是每次兑换都会被扣上一大笔手续费。

比如,一万两的银票,到李昌宪手里只有九千余两,那一千两那里去了?

都被这些黑心的商人占去了。

李昌宪想想都心痛,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不然你自己去换,恐怕都没有人给你换。

李昌宪也知道这种黑线交易,如果不是熟人,人家都不理你。

为此,李昌宪有了在万陵县开钱庄的念头,毕竟现在李昌宪是万陵县最大的大户,最大的富商。

想想吧,以前的三大家族被他干掉了两个,剩下的米家只能依靠李昌宪来维持万陵县大家族的名声。

李昌宪还是万陵县最大的白道势力,手下近两千人,全副武装的护卫有五百多人,以前的三大家族都没有这样的武装力量,所以现在几乎没有人敢光明正大的和他对干了。

既然有了想法,李昌宪马上就召集张克文和何岳等人,商议钱庄的事情。

从外地引入一个钱庄,关键是人家能来吗?即使能来了,也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你要开钱庄,还有一个信用的问题,万陵县居民认可你的钱庄吗?谁会愿意往你钱庄里存钱?何况万陵县本来穷得很,穷人不会去存钱,大户们更不会信任你!

李昌宪也深知信用才是一个钱庄的大问题,即使你在县城建钱庄了,没有人光顾,那钱庄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

虽说这么说,李昌宪心想,我管不了全部的万陵县人,至少手下的这些人和自己雇来的人还算听自己的话吧。

那自己的钱庄开定了!

第二天,万陵县第一家钱庄开业了,没有人祝贺,也没有人光顾,只是在县城的一个店铺,也不知在哪个倒霉鬼手里查封得到的,由两个伙计整理了一下,挂了个钱庄的牌匾就算开业了。

紧接着,县衙内发行了一种粮票,开始仅限于在军营内和县衙雇来的人使用,也就是说,县衙以后不用整天给你发放粮食,文钱等实物,只要你拿着这个粮票,随时可以到县衙或县里钱庄支取粮食和银子。

众人第一次拿到这种粮票的时候,有点不能相信,这个纸片片能换到粮食和银子?

第一天,有人拿着粮票去了县衙,果然换到了粮食,高兴地背回了家。

第二天,又拿着粮票换到了粮食,粮票还是没问题。

第三天,又去县衙兑换到粮食,背回家时,却被老婆一阵痛骂,天天往家里背粮食不累吗?既然这个粮票能换到粮食,把粮食暂时放在县衙不行吗?放在家里老鼠吃,虫子咬的,没有损耗吗?

就这样,好几天没有去县衙兑换,直到月底时,拿着攒下来的粮票一下子兑换了好多粮食,但是想背回家时却发了愁,背不动!

还是聪明的老婆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赶快把粮食再存在县衙,把那些粮票拿回来。

又是一阵忙活,自家轻松了,兑换粮食的人不仅为自己聪明的老婆点赞。

好多人看到了,还能这样操作?都纷纷把刚领回的粮食和银钱再存上,根本不顾及县衙里忙活的伙计们。

县衙里招聘的钱庄人员都按照李昌宪的要求微笑服务,丝毫不为客户的无理要求而发怒,你取可以,存更可以,随时欢迎为你服务!

虽然县衙内临时的钱庄分理点很忙,但是在李昌宪看来,很好,很好,好多人认识到了信用这个问题。

据县城钱庄的人汇报,有些人拿着粮票到县城对换粮食和银子了,在县城里用不完了,回来继续到钱庄存上。

另外,还有人拿着粮票到其他店铺去买东西,竟然也被接受了,买东西的人感到很兴奋,回到家后给其他人说了,其他人也纷纷模仿。

一时间,万陵县所有人逐渐认可了粮票。

粮票不但可以兑换粮食和银子,你还可以拿着去买菜和其他日用品,就会有人把相等价值的东西给你。

粮票的设计是李昌宪设计的,上面有这个时代的文字,标明价值,下面是一行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价值。

如果你不懂阿拉伯数字的话,你去仿制粮票,那绝对是一个大问题,钱庄的伙计已经受训过,知道阿拉伯数字代表的金额。

粮票上面还有一个印戳,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吴奇隆”印戳,李昌宪直接征用了,一事不烦二主,也来不及刻印其他的印章了。

这段时间,李昌宪真的累了!设计粮票,培训钱庄人员,平时还兼职学堂数字老师,李昌宪好像又回到初中高中时期,每天早晨早早上学,晚上放学回家。

直到月末,李昌宪真的受不了了,宣布全体劳动人员放假两天,学堂也同时放假两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