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骑马与砍杀战团2霸主 > 第13章 前军的较量

第13章 前军的较量

常见的出兵方法有4种:

第1种单线推进法,常见的打法:楚霸王项羽最擅长使用单线突进法,尤其是在范增死了之后,项羽把单线突击发挥到极限。

当然这种打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只要扛得住敌人的中线突击。骚扰部队,可以慢慢的咬死敌人,拖得越久,死的越惨。(哈劳斯也是死在这种作战方式下,单点突击,被人切断后路。)

第2种两线出兵法,常见打法:周亚夫大破7国联军采用的是两线防御法。项羽配合范增,彭城之战两线攻击,3万大破56万。这种打法对两个将领的配合要求很高,打不好就容易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况,适用于两个名将配合多年,或者是君臣关系极为和睦。

所以这种打法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很少很少,最经典的失败案例便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大唐的顶梁柱郭子仪,大凡出现两线作战几乎都是全盘崩溃。不是自己冲上去,队友跟不上,就是队友冲上去自己没反应过来,唐朝以后这种打法变得越来越少。

第3种,五军,三线作战法:这是中华历史史上使用最多的打法,对兵力要求不高。对将领的配合要求不高,协同作战能力要求不高,并且还不容易出现被敌人干扰后方或者是袭扰侧翼。甚至没有最高指挥官,各方部队考着瞎蒙,乱猜去作战都可以。

三支部队攻击中路,两支部队一左一右。左右两支部队可以确保侧翼没有问题。即便侧翼被咬穿,也只会损失很小的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撤退。绕道攻击后方的时候中路有三支一支作战一支支援,还有一支可以保护后方或者是随时支援。

常见的如诸葛亮,白起,司马仪,唐朝名将郭子仪,北宋名将岳飞,南宋的镇守三线的部队,自行判断,三线突进,从长江一路打到黄河,没有最高指挥官依旧可以打。

所以三线突进法是最好用的打法。哪怕没有最高指挥官,各地守将靠着瞎猜,依旧可以打出不菲的战绩。攻防一体协同作战能力极强,并且缺了哪个都能打,甚至没有总指挥指挥都能打。

第四,五线作战法:这种打法和两线突进打法一样的稀少。最大的原因在于第一成本太高,最少需要30万以上的军队才能作战。第二各军协同能力要求非常高。只要有一支部队战力偏弱,都有可能成为突破口。第3,对最高总指挥的要求非常严格,历史上真正能够指挥五路作战的将军屈指可数。

历史上的成功案例,据我所知的只有一个。明朝开国时期大将徐达常遇春联合十几位优秀将领,第2次指挥五路大军远征元朝,还是在元朝优秀将领王宝宝病死之后,才勉强胜利。

常见的失败案例就很多了,前秦灭亡西晋的惊天一战中,就采用了5路作战法。结果因为皇帝御驾亲征,各军协作能力非常之差,导致百万大军全军覆没。最终前秦几乎灭亡,庞大的前秦分裂成十几个小国家,十几年后最终灭亡。

常见的五路大军联合作战,多为司马懿的套路。一只自己的部队,4只别国部队,当然了,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

历史上多国部队联合作战,形成5路包夹态势,最终取得胜利的也是有的。战国后期,秦国联合国四国军队形成五军联动模式。最终以秦国主力部队牵制大量齐国军队,4支部队联合攻击敌后。最终彻底打残齐国,齐国险些灭国。

总体来说,5路作战法有点类似于彻底包围全歼的打法,是以庞大的兵力压制弱小的敌人。形成兵力上绝对优势,最终实现多点突破,彻底全歼敌人。

这种打法问题比优点更多。全部用本国兵,皇帝必然御驾亲征,交给别人很难相信,皇帝会作战的几乎没有。

如果用外国兵那就很难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即便侥幸打垮敌人,也会实现杀敌一千自损一万的情况。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搭上很多的利,说不定会被各方军队反咬一口,自己也会被扯下一块肉来。

而我们这一次出征采用的就是常用规的分治五军,三线突破法。

左军走拉多吉尔堡,配合洛玛堡水路并进,因为需要绕很大一个弯子最终实现水军绕后左军干扰。所以是先走的。

右军从洛玛堡出发,水陆并进干扰敌方。实现水军干扰敌方粮道切断敌方水路,突袭敌方后路的战术思想。同时陆军阻挡敌军从陆地切入我军侧翼,配合洛玛堡守军,阻挡敌军侧切我军后方,所以右军走的相对较晚一些。

临行前,伯兰兹前接待了我,拉着我的手,总是一遍遍的道着不舍。我看着他,温和的笑了笑:“你放心,这次并不是和维吉亚作战,只是为了测试各支军队和将领的能力以及执行力,同时测试我军如果战败之后,各城,各堡,各地军民以及各方势力的反应。

真要作战也绝不会挑这几天,这几天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下雨而且这雨会下的很大很急,会下很久很久,是最少也得下个一天半天,最多可能要下个10天半个月,这次所有军队都已经备好了蓑衣斗笠等防水物资。”

伯兰兹看着我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说:“下雨?怎么可能这天还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