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方外:消失的八门 > 133、千里之行

133、千里之行

背包里带了雨披,但在雨中翻山越岭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说不定脚下一滑就会摔伤,甚至跌落**,所以白天干脆也待在宿营地中练功。

丁齐觉得很幸运,至少这一路走来谁都没生病或受伤,而且山中总能找到合适的宿营地。他们第一天在山丘半坡上找到的那种地方,就是挑空的山崖下如一间房屋大小半开放的石窟,这片山地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只要路走得足够远,几乎每天都能发现。

这一带的山中也有很深的山洞以及复杂的孔隙,但丁齐不会找这种地方宿营,有天下午他们倒是进了一个很大的山洞,曲曲折折走到一个很大的洞厅中,随即就退了出来。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地上粪便成堆,不用抬头看,就知道洞壁上挂满了那种夜间活动的白翼龙。

这里的黑夜是如此深沉,想必很多动物也是躲在洞穴中,所以宿营地最好还是选择在一眼就能看清楚的地方,以避开未知的危险。还好总能找到这样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幸运。

夜间宿营的时候,丁齐于定坐中也曾与这些山岩下的石窟“沟通”。山洞又不会说话,怎么能与人交流呢?这用语言不太好解释,就是一种感觉。

比如说册门入微术,想入门就要将手中的东西看成是活的。而修炼方外秘法,便讲究与天地共情,哪怕不用“心灵感应”这个词,这也是种心理现象。

当方外秘法修为到达兴神境,这种感觉更是明显。感受天地的意志,首先要感受周围环境的气息,山洞不会说话,但感觉中仿佛却能告诉你什么。

这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丁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很久之前。如果当年真有五万太平军进入了琴高台,那么也会散落在这个方外世界中不同的地方,恐怕到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首要的生存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并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但天然的宿营地哪有那么好找的,成建制的军民可以快速集结,然后根据地势自己建造一些适合临时宿营的地方,比如在山坡的岩层下挖出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来。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平原或村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村庄啊,山中的人也不知平原在何处。

今天在高坡上看见的田地和村庄,应该是那些太平军残部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在他们来之前,平原上应该也是原始丛林吧。

像四不像这种擅于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其实平原上更适合

它们生存,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里见到,还不是因为适合开垦与居住的平原都让人类给占据了。丁齐坐在石龛中与石壁共情,可能是一种感应也可能是一种猜测,他认为山中这些宿营地就是前人留下的。

丁齐正在闭目沉思,又听孟蕙语问道:“一百六十公里,师父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丁齐睁开眼睛答了两个字:“心盘。”

方外秘法以观身境入门,而观身境的修炼首先从“心册”开始,由“心册”到“心界”,其实借鉴的就是丁齐所学的心理学技巧以及风门心盘术入手功夫。身心就是一个世界,与身处的世界共情,才能去体会与感应另一个世界,然后寄托心神祭炼手中之物,以突破入微境。

景文石相当于一把开门的钥匙,能够感应到方外世界之后,就在平常时刻保持这种状态,将景文石就视做那个世界,这就是寄托心神祭炼的过程。只要做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拿着景文石走进去就是了。

修炼到隐峨境,其实是锻炼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同时伴随着那妙不可言的神识出现。景文石已不必拿在手中,它就与身心一体,是属于“我”的一部分。

进一步修炼到兴神境,就是真正的与世界共情了,相当于自我意识的延伸与再发现。方外秘法与世间流传的其他秘术不同,伴随着修炼丁齐能感觉到所谓法力的增长,但它本身并不追求什么神通法力,只为探寻与发现方外未知。

其实每一层境界的修炼都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比如观身境、比如入微境,就算没有突破下一层境界,也可以继续修炼下去,掌握得越来越纯熟。

琴高台是如此之广大,丁齐眼下尚无法影响与感受整个世界的意志,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突破兴神境,也不妨碍他继续探索更高的境界。

那么方外秘法修炼到兴神境之后,下一个境界是什么?丁齐已经给它起了个名字,还是借用江湖八大门的秘术,称之心盘境。他甚至隐约有一种感觉,在琴高台中找到出去的门户,恐怕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兴神境修炼圆满,并突破到下一层境界。

这二十多天的路途,丁齐其实一直在修炼,他在凝炼心盘。虽不知整个琴高台的景象,但只要走过的地方,都会在元神中清晰的呈现,像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又像一幅立体的时空图景。

等到走出崇山峻岭,丁齐才发现他们兜了这么大的圈子。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知道水流会在山中

拐多少个弯,他们也不能在山野中漫无目的地乱闯。找一个方向走直线更是不可能,很多地方根本无法攀援和翻越。

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