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方外:消失的八门 > 068、望气术

068、望气术

且风格不一样。石不全的话很琐碎,但一开始就切入了正题,直接讲入微术以及怎样修炼入微术。朱山闲的话听上去就像领导在做报告,前面做了很多铺垫,便于丁齐领会其精神。

丁齐答道:“我不清楚观身术的秘传,只是听过侧面的介绍,有两个典故,一是《韩非子》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二是《庄子》中的‘季咸见壶子’。第一个典故可以理解为中医中的望诊,至于第二个典故,就我的感受,就是可以展示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精神世界,甚至将身心状态转化为某种特定的精神世界。”

朱山闲:“你了解这些,那就不难交流了。其实爵门秘传的望气术,看的并不是人有什么病,而是一个人的情志。情志本是内在的、无形的,但人们总会通过某种方式流露出来,可以间接地观察分析。而望气术,却把它变成了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

丁齐:“那么朱师兄望见的是什么?”

朱山闲:“若是按古代的说法,那可就玄了!有人说是气运,也有人说是头顶和肩膀上的三把火,还可以说成你刚才提到的人体光环。都是也都不是,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无法形容的,总之是一个人的情志,还有情志的变化……”

情志是什么,情绪、情感、意志、志向?按《黄帝内经》所述: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总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中国古代就有情志病的说法,比如郁郁而终、忧愤成疾,史书上经常能看见这种记载,揭示身心状态本属一体。那么通过情志能否看到一个人的气运?既能也不能。

通常人们说某个人的运气好不好,有时并没有真正看见这个人的意志品质是否顽强,对待事物的心态是否乐观健康、总是充满自信与魄力。不同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望气术观察的恰恰就是这样的状态。

但望气术观察的结果不仅止于此,情志还包含着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哪怕一个人掩饰得再好,无意间也会流露出来,更何况用望气术能直接看到。

朱山闲还举了个官场上的小例子。比如某个部门提拔领导搞公示,符合条件的候选对象有一批。你就观察这些人的“气运”吧,气运最佳的就是最后的胜出者吗?结果往往就是这样的,但也有其讲究。

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人会突然变得非常乐观,甚至隐含着亢奋,提到这件事或者在

竞争对手面前时情绪反应非常自信。从情志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来,可能有上级领导暗中已经打了招呼,透露早就内定好的人选是他了。

总之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望气术望的是什么,也可以说是人气,而施展望气术的过程,就是察知一个人的情志状态能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应。有时候从这种感应中得不出直接的结论,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

朱山闲最后说道:“丁老师,这是很难表述清楚的,你如果没有切身体验,别人怎么说也不会明白。不知道我刚才说的话,你能不能理解?”

丁齐思忖着点头道:“我非常能理解,其实在我的工作中,就是要观察和体会对方的情志状态,从而进行各种判断和分析。而朱师兄的望气术,是把这种间接的判断变成了一种直观的综合测量。”

朱山闲:“对对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和专家沟通就是方便。既然你能理解,那我就讲讲望气术是怎么修炼的。要想入门,须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养气、养神、养望……”

所谓养气,是一套内养与外练之法,主要针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这是基本功。动静之间讲究气定神闲,却又保持清醒敏锐。朱山闲曾跟随师父修炼养气三年,有些方法和丁齐的经历类似,也包括特定方式的静坐和行走,但其中另有法诀。

古人常说“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什么,却很难描述清楚。其实它也是一种情志、一种品质,以及相应的身心修养。就朱山闲而言,说是养浩然之气当然有点夸张,他修炼的就是养气功夫,要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体察入微,并及时做出调整。

养气要修炼到什么地步才能进入养神,朱山闲的说法是“见神而养神”,也就是说功夫到了自然就知道。当然了,假如没有师父传授的诀窍,有可能修炼到了还没有反应过来。

这一阶段需要继续养气内练,但同时需要在市井人群中行走,讲究气机相感,只有明晰自己的身心,才能体察他人的情志。

至于什么时候从养神进入到养望,师父教给朱山闲的口诀是“神明而望气”。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看见了”,那就是练成了!

假如没有养气与养神为根基,一个人直接就看见了某些本来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刘丰曾做的催眠实验,说不定会引发精神异常,更别提掌握什么秘术了,或者干脆就是得了神经病。

从修炼的过程来说如此,望气术的三层次第还各

有其关窍,这属于秘传内容,朱山闲也都尽量向丁齐讲解。他并不是要收丁齐为弟子,只是向他介绍秘传,有些话很难说明白,所以一开始才有了那么多的铺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