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巫时代 > 第一圩二章,穴窍之谜

第一圩二章,穴窍之谜

一路上,牟食之又思索起了奇经八脉,十二正经的原穴窍、络穴窍、郄穴窍、背俞穴窍、腹募穴窍、八会穴窍、下合穴窍、五输穴窍等穴窍。

……

想起前世,爷爷提起的原穴窍,原穴窍有“十二原穴窍”之说。

顾名思义,原穴窍,是十二经脉在手腕、脚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窍。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窍,故又名十二原。这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心经原穴窍,称为“神门穴窍”,阴经五脏之原穴窍,即是五腧穴窍中的输穴窍,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窍之外,另有原穴窍。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妖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窍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巫覡医,针刺原穴窍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常用原穴窍配络穴窍,称原络配穴窍。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窍,又称“十二原穴窍”。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胆经丘墟;肝经太冲;小肠经腕骨;心经神门;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大肠经合谷;肺经太渊;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三焦经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大陵。

原穴窍口诀:

“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

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

提起络穴窍,牟食之又想起了以前爷爷房间的的经络图,有“十五络穴窍”之说。

络穴窍,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窍。十二经脉的络穴窍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窍”。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窍,称之为络穴窍,又称“十五络穴窍”。“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窍。十二经脉的络穴窍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窍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窍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窍位于胸胁部。

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窍是慢性病症的穴窍首选,络穴窍。一可探其络脉虚实。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窍”。二可沟通表里两经。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窍列缺,既能疗肺经,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头项。

络穴窍口诀: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

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

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

脾经大包不可忘。”

……

这原络配穴窍,比较复杂,不同于络穴窍,属于配穴窍。称为“主客原络配穴窍”。它是以脏腑经络先、后。运用时一般是先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窍;后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窍。

原络配穴窍口诀:

“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

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

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

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

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

……

至于郄穴窍,牟食之深有体会,郄穴窍有“十六郄穴窍”之说。

郄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的腧穴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窍,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窍,共有十六个郄穴窍。

郄穴窍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症状。阴经郄穴窍,为血证,多为肺经郄穴窍。阳经郄穴窍,多为急痛,多为胃经郄穴窍。

郄穴窍口诀:

“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

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

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

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

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

……

腹募穴窍,这一块的穴窍,有“十二腹募“之称,牟食之只是略知一二。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窍,称为“募穴窍”,又称为“腹募穴窍”。“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窍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