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 回过来还抱的爱——孝

回过来还抱的爱——孝

孝顺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是从“孝”字开始的。同时,孝顺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

南怀瑾语录:“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要等时间,不要等空间,不要等环境,尽力去做就对了。我今天住草棚,那就住草棚孝敬父母;只能买得起一根油条,我想吃,爸爸、妈妈也想吃,我不吃,拿给爸爸、妈妈吃。我只有这个力量,就尽到这份孝心,这也就是‘孝之至也’。”

有一次,南怀瑾先生讲课时,也曾谈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事。当年南怀瑾先生背井离乡,在外一待就是几十年,战火纷乱,也没法和亲人保持联络,甚至连父母的生死都无法得知。当别人问及他的高堂如何,他都不敢答复,唯恐提及都会伤心难过。当时他用两句诗形容自己的心情:“历劫几能全骨肉,对人不敢论亡存”。后来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接到母亲身体欠安的信,却无法前往大陆探望,当时哀叹:“恐怕等不到与母亲见面了!”谁承想竟然一语

成谶,等到两岸实现“三通”,他回到了故乡,母亲却过世已久。即使南怀瑾先生九十高龄之时,对父母的孝心仍然不减分毫。他依然每天早晚给父母念诵经文。他说:“事情再忙还是要念,经常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七卷、五卷,一定少不了的。如果不念,觉都睡不着。”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因此,孝顺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是从“孝”字开始的。同时,孝顺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就是做人的本分,这是各种品质道德养成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那么他也不能被称之为一个“人”,他虽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却会遭到社会众人的鄙夷和谴责。而“孝”本身是一种回报的爱,因此古人常以乌鸦反哺来教育子女莫忘亲恩。

父母总是对我们倾尽所有地付出,在他们面前,我们永远是需要被照顾的孩子。父母就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夏天

为我们遮风避雨,抵挡烈日,冬天为我们抵挡严寒风霜。年少时,我们总是爬上树干玩耍,甚至不愿意下树,累了就休息在树上。长大了之后,我们离开大树的时候,大树为我们奉上丰硕的果实。再之后,树干奉献出自己的枝干,为我们建造家庭添砖加瓦。父母总是在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总为我们的欢乐而欢乐,忧伤而忧伤。但是我们却总是忙忙碌碌,为了事业奔波劳苦,为了家庭来回奋斗,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但是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总是对父母予取予求,却不思回报,甚至只有在困境之中才会想起父母。我国古代曾流行着一首《劝孝歌》,其中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意思非常简单直接,也就是说,人如果不能孝顺自己的至亲,那么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直白深刻地说明了,孝顺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同时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后,温州

准备一改多年不通火车的现状,兴建温州—金华铁路,但苦于缺乏资金迟迟无法动工。当时的市长刘锡荣知道南怀瑾先生在国外有许多学生,想通过南怀瑾先生帮忙争取海外投资修建公路。刘锡荣得知南怀瑾先生是一个孝子,就想以孝心为切入点,以诚意打动南怀瑾先生。恰好南怀瑾先生在大陆的妻子,当年为婆婆梳头时留下了不少南怀瑾母亲的头发,于是,刘锡荣请来绣工,用南母的头发绣成肖像准备送给南怀瑾先生。

当时南怀瑾先生已移居香港,于是刘锡荣前往香港与他会晤。见面后,当刘市长揭开镜框外的绸布,事先并不知情的南怀瑾先生一眼看见竟是自己母亲的肖像,不禁激动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当他得知肖像是母亲的头发绣成,更是满怀激动与惊喜,当然允诺必然为筹建铁路尽心尽力。其后金温铁路在南怀瑾先生的帮助下果然顺利修建成功。

孝顺父母本是人之常情,父母**养教育我们,我们也应理所当然对他们爱惜孝顺,而南怀瑾

先生对于其母的孝心亦可见一斑,人生在世,只有常怀孝顺之心,方才能成功为人处世。

总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塞大把的钱孝敬爸妈,让老人家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我要带着爸妈四处旅游……可是时间不等人,有时候等你有空了,等你有钱了,想孝敬的人却已经不在了,这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孝心不分大小,日常些微小事也算尽孝,不必等到有空,或者是有钱才能完成。你是否曾为下班劳累的父母递上过一杯暖茶?是否在他们失落的时候奉上自己的问候与安慰?又是否为他们打扫过房间?他们总是为我们倾注毕生心血精力,但是我们又何曾体会过他们的劳累辛劳呢?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父母发间的一缕缕银丝,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都在提醒你他们已经青春不在,现在已经到了你用心体谅他们、用心回报他们的时候了。只要你能做些小事,偶尔用这样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