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皮影表演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皮影表演

形成了自己的曲调,主要有三个系统:其一是乱弹,高亢激越,一般用于开台戏和武打戏,用板胡、二胡伴奏为主;其二是高腔,一般用于抒情叙述的正本戏,用笛子、二胡伴奏,其声腔有长腔、日出扶桑等;其三是曲牌,包括锣鼓,用于特定环境的专用乐曲。海宁皮影戏整个音乐曲牌曲调最多时有近百种,现在很多失传,只留下四十种。

海宁皮影戏的皮人脸谱造型很有特色,接近于京剧,但又不同于京剧。工艺师在制作皮影人物时,通常按照忠、奸、贤、义等不同性格,根据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来加以夸张、塑造。为了方便表演,有时可能会给同一个人物换几次头面。

海宁皮影戏剧目丰富,大戏小戏、文戏武戏,加起来有300多个,不过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失传了。为保护和传承,海宁皮影戏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古朴的四川灯影戏

四川皮影又被称为“灯影戏”,在清代非常盛行。因为受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影响,四川皮影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特点。四川皮影在极盛时期也分为东西两路,其影人形制大多呈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30厘米,用牛

皮制成。

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比陕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夸张幅度大,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对人物眼睛的设计和刻画尤其着力,如全脸是阴刻,只将眼球和眼部的装饰阳刻,使得影人目光炯炯传神。艺术格调浑厚、大气。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大多都是诙谐剧。在造型上,四川皮影受川剧影响,呈现出夸张、动态、滑稽等特点,极具地方特色。

甘肃皮影

甘肃皮影是我国较早成型的皮影戏之一,主要受陕西皮影的影响,但又结合了本地的民俗与音乐,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甘肃皮影戏主要集中分布在陇东、陇西、陇南这三个地区,因为音乐唱腔不同,各具特色,陇东环县的音乐唱腔属于道情系列,其音乐源自道家,具有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高亢激扬的特点;而陇南的唱腔是一种接近道情风格的民间音乐,俗称“灯调”;陇西通渭的音乐唱腔是道情、秦腔,还有皮影小调“三下锅”。

甘肃皮影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陇东皮影。陇东皮影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特点,采用的剧目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图”和“卷”如《苦节图》《忠义图》《牧羊卷》《孝廉卷》等。陇东皮影影人形制大的有30厘米左右,身体比例上头大身小,比较有特色,其他的环境衬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假山花屏多被缩小。此外,陇东皮影影人的制作也很讲究,一般只用牛皮。

甘肃的皮影戏保存比较好,如被称为“皮影之乡”的环县道情皮影,到现在还有九十多个戏班,经常演出,观者如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