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臣惶恐,太子没薨 > 第34章 三川郡得名

第34章 三川郡得名

疤哥口里的官兵无外乎是藩王爵侯,以及七大贵胄派过去的先头部队,他们扬言封山,口头上说是为国尽忠,保一方水土安宁太平,背地里的勾当却全被老百姓看穿,他们之间完全是为了财宝利益才不甘示弱。

嵩山上有财宝,疤哥笃信不疑。

他说黄河、长江分水岭以北原本人口稀少,都是些古部落族的人每日以劈柴为生。

某天晚上,有一位自称洛女的姑娘说她来自秦岭,且搬来了两座金山,问古部落的族人要不要。

当时天太黑,洛女着一身的雪白蝉翼裙,面无血色,连呼出的气息都透出了冰寒劲儿,族长见她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水迹不会干涸,忙骇了满脸的惊恐之色,去看洛女的脚。

洛女无履,通体上下都在滴滴答答地往地上流水。

族长仗着胆子问她缘由,她便回说两座山的财宝实在太多了,舟船运不过来,临近浅滩的时候搁浅触礁,财宝都掉在了水里,自己就只能趟着水走过来通知他们。

一些胆肥的族人见洛女容貌冠绝,起了歹心,就掳了她要她轮流给他们生孩子,且连夜里又把搁浅的财宝运往家里,欲要人财都得两不误。

岂料转夜一过,洛女不翼而飞,只她身后拖出来的水痕化为了长河,而那些起了歹意之人也都淹死在水中。

财宝变成了石头,将他们压在水中世代不能翻身。

族长见势头不对,赶忙在长河旁为洛女立了座长生碑,称为“洛水神石”,以期寻求庇护。

最终洛女显灵,便将两座金山成犄角之势坐落在这里,称作嵩山,且化身为水的河流被命名为洛水。

洛女托梦给他们,让族人取材竹坯杀青制简,凡是心怀叵测之人,族人都得刻在竹简上焚化给洛女让洛女知之,这样,洛女便会让财宝从嵩山上滚下,去回馈那些虔诚的族人,且世代庇护诚信悔过之人,三川郡才由此诞生。

这个传说李阿蛮听得很带劲儿,心说改革经济的阻力当真不小。

前有贵胄势利为狼车裂儒臣,后有军队为虎据守三川郡,现在还多出来一些民心向往,又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和迂腐,这搞头是有得看了。

疤哥一把鼻涕一把泪,可能看李阿蛮仍是多有不信,便又将嵩山藏有财宝之事的官家看法讲给了李阿蛮。

西周灭了纣王帝辛,纣王亲族便保留着绝大部分的金玉、牙雕、料珠、玛瑙,以及千奇百怪的罕见真品,藏匿于嵩山之中,以期他遭有日,后人能用这些珍宝,为其拨乱反正。

正史中的记载是纣王暴虐,武王开明,武王凤鸣岐山,伐纣无道,在李阿蛮的那个时代,几乎被《封神榜》这本书籍玩成了家喻户晓。

李阿蛮对正史持中庸态度,不能不信,又不可全信,存在即合理,看待史策不能一味地崇拜正统,适当的,还要学会用野史来辩证。

伊尹放太甲还政,还是杀太甲自立,史书鞭笞反复亦是未能自圆其说。

《史记 殷本纪》说帝太甲既立三年,滥施暴政,伊尹放之桐宫三年,自行摄政,以朝诸侯,又见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新,方迎太甲归殷,还政。

而《竹书纪年》中的说法则刚好相反,伊尹谋逆篡权,放太甲于桐宫,自立为君,太甲监于桐宫七年逃出,方杀伊尹,重整大统。

史论和信仰其实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帝王令史官华丽修饰泼天大功,令鬼神天道深入人心,无非是想要统治政权,使后世扬其美名罢了。

不过知道的越多,怀疑的也越多,后世人怎么肯为纣王拨乱反正,财宝有没有先不说,单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便是众说纷纭,迥然各异,若真得了财宝,大都会装入自己腰包。

马奶酒一囊一囊的见底,酱牛肉残留了点瘦肉渣,同行的乡亲们开始收拾汇拢物品,李阿蛮晃了晃沉昏的脑门,才发现这一群人的家不过是这十几辆双辕马车。

疤哥喝得最过瘾,泪也流得最多,他们一家子人睡了两辆双辕车,婆姨随他一处,两个娃娃挤另一处,确实凄凉。

郇阳界山多峰耸,日暮才刚刚西来,黑了的夜眨眼间就将整个营寨地笼罩。

李阿蛮刚要起身离去,疤哥猛地酣醒了三分便一把抓过来他的手臂问,队队长?你们这一队人马是举家迁徙么。

“疤兄,”李阿蛮下意识地呕着自身的酒味儿,拧眉,“呼”地倒了一满嘴的酒气,自觉自己还能持有了四分的清醒意识,便回道:“本……我大婚不久,婆姨说要回门住几天,前面的临县就是她娘家,明日我们便会启程。”

“哈啊……”疤哥松口,拍了拍李阿蛮的肩膀,“这就是了,怪不得你会吃迷勉铃,娘们回门后确实是忌讳同房,临县那里我可再清楚不过了。”

就在李阿蛮的脑海里想着自己怎么将自己的定位给说成了女婿时,疤哥的陈诉令李阿蛮汗颜。

临县比较富足,有东周贵族遗留来的大户卫氏坐镇,卫氏一门出过六公、九将、十二卿,自视甚高,尤其骁勇善战的卫青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