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被系统绑定后我成了救世主 > 第27章 还是别看别看

第27章 还是别看别看

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

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

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

赤,瘾疹等。

【证治机理】本方为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而设。风

热之邪在表,正邪相争,以致憎寒壮热;风热上攻,则头目昏眩、目赤

睛痛、咽喉不利;内有蕴热,肺胃受邪,故见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

唾稠黏、口苦口干、便秘溲赤。至于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

等证,亦为风热壅盛、气血怫郁所致。治当疏风散热以解表邪,泻热攻

下以除里实。

【方解】方中麻黄、防风、荆芥、薄荷发汗散邪,疏风解表,使表

邪从汗而解。黄芩、石膏清泄肺胃;连翘、桔梗清宣上焦,解毒利咽。

栀子、滑石清热利湿,引热自小便出;芒硝、大黄泻热通腑,使结热从

大便出,四药相伍,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火热之邪,易灼血耗气,汗下

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

中,并监制苦寒之品以免伤胃。煎加生姜和胃助运。诸药配伍,使发汗

不伤表,清下不伤里,共奏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正如《王旭高医

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所云:“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

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配伍特点】汗下清利合法,分消表里邪热,养血益气扶正。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之代表方。以憎寒壮

热,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因其有汗、下之

功,故虚人及孕妇当慎用。

【方论选录】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

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

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

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

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

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疏凿饮子

《济生方》

【组成】泽泻(12g) 赤小豆炒(15g) 商陆(

6g) 羌活去芦

9g) 大腹皮(15g) 椒目(

9g) 木通(12g) 秦艽去芦(

9g) 槟

榔(

9g) 茯苓皮(15g)各等分

【用法】上

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

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消肿。

【主治】阳水。遍身水肿,喘呼气急,烦躁口渴,二便不利,脉沉

实。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为水湿壅盛,泛溢上下、表里的阳水实证。

水湿壅盛,泛溢肌肤,故遍身浮肿;水迫于肺,肺气逆而不降,故喘呼

气急;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腑气不通,故见二便不利;水壅气

结,津液不布,故口渴;邪盛气实,故脉象沉实。遵《素问·汤液醪醴

论》“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诸有水者,腰以下

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等法,治宜疏风发表、泻下逐

水,使水湿之邪从上下、表里分消。

【方解】方中商陆苦寒有毒,其性下行,专于行水,可通利二便,

为君药。茯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通利小便,渗利在里之水

湿,为臣药。君臣相协,导在里之水湿从二便而出。羌活、秦艽、生姜

疏风发表,开泄腠理,使在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散;水壅气结,故以大腹

皮、槟榔下气行水,使气化则湿亦化,共为佐药。诸药合用,逐水发

表,内攻外散,使壅盛之水湿自上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