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冰上创造者【花滑】 > 第6章 孙如骥

第6章 孙如骥

孙如骥总爱在上午11点出现在冰场。

这一点,国贸冰场的许多员工都知道——尽管他一小时前就到了,并换好了冰鞋,但那时望向四周,稀稀拉拉,观众来得还不够多,他会先坐下,再等等。

有观众才有情绪。孙如骥需要观众。

在高效又忙碌的北京CBD,位于国贸一期的地下冰场是一处稀有的放空之所,800平米的冰面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能把人的精神短暂地吸入进去。等午休时间一到,那些放空的人聚集起来,就都成了孙如骥的观众。

他的前奏是自由地沿着场线轧轧步,先练习几个后内转三、括弧步的动作,热热身。背景音乐太嘈杂也没关系,他会先下场几分钟,从包里掏出一只小小的mp3,一只旧耳机,戴上,跟随着俄罗斯歌曲的节奏,舒展双手和双脚,滑行于冰面。

他8岁时开始练短道速滑,后来也就成了速滑运动员,在冬天的野湖,在有着500米跑道的首体,他滑得特别溜,用冰场教练的话来形容,他是有冰感的,叫脚底有根儿。

靠着这冰感和天赋,他一路披荆斩棘进了国家队,退役后当了个省队教练,可是后来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退休那一年,他在新开的国贸冰场第一次见到外国小孩练习花样滑冰,就被迷住了。但隔刀如隔山,短道速滑迅猛、直接,是关于速度的较量,而花样滑冰,是旋转、跳跃,是美,是艺术。

于是乎,55岁的他,在那一年放弃了短道速滑转而投入花样滑冰的领域。

以前年轻的时候忙于生活忙于训练,现在退休的他,反而有了一些自由。一个月领到手的是一万多块钱,滑冰、请教练练习、买酒,夏天喝葡萄酒,冬天得换成二锅头,他花得一个子儿也不剩。吃什么不重要,每周走两站地去菜市场,买上一堆菜、肉、馒头、花卷,塞进冰箱里,管吃一周。家里三室一厅,空荡荡的,没有小孩,没有猫狗,正好,每天回来就跟没人住过一样干净,一周也就积一层灰,墩布一拖了事。

无牵无挂的他很自在,但内心总也有那么一点小落寞。他滑冰时的那些动作,并不是连贯的、流畅的,反而是有些笨拙的,在转换时,因为控制力不够,能看到他抖动的双腿。即便是练了10年,他依然比不过冰场那些三四岁就能轻松转圈的花滑初学者。他想跟那些小孩子说说话,可小孩子也忙呀,一上冰就被教练叫到一边做训练……

直到今天。

早上他照常去买票,因为是周末,售票窗口早早排起了长长的队,家长们总是为了赶紧把孩子送去上冰而争吵。

在国贸冰场,CBD区域里看起来最轻盈自由的地方,时间也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堂课半小时,两百来块;一张卡,900分钟,三百来块;一个半小时的单次卡,30块。

他来的晚,排在队伍后面。排在他前面的是个小女孩,很眼生,应该是第一次来,小女孩回头望了一眼,看见是个老爷爷,立马笑盈盈地打招呼:“爷爷好。”

“小孩子真礼貌。”

因着这一面之缘,陆羽上冰时还相当关注孙如骥,这老爷爷,浑身一股精气神;孙如骥休息时也看陆羽滑冰,年轻人就是不一样,女娃娃各方面都很出色,有时跳跃甚至能完成三周……

没错,陆羽听从“不吃西红柿”的建议,开始科学的练习,这一路虽然磕磕绊绊,但总归是有效的,转速提高了不少…… 三周跳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每当她一跳,冰面上的孩童和家长纷纷拍手鼓励。

下了冰,陆羽还主动跑到孙如骥那边和他交流,给孙爷爷指导。孙如骥耐心的听着,花样滑冰讲究跳跃、步伐和旋转,他跳是跳不起来了,旋转的话,转上半周也够呛,步伐听起来简单,真的练起来就知道,这是一项需要精确控制身体的运动,站立在大约4毫米厚的冰刀之上,讲究的是对重心的把控,用劲稍微偏一点儿都不行……他一把老骨头了,在冰上自己滑着开心就好……虽然但是,看着小姑娘这认真的模样,他忽然有点怀念起年轻时候的自己。

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孙如骥和陆羽这一老一少就成了忘年之交。

又过了一个月,孙如骥爷爷和陆羽相当熟了,闲聊的时候还问她平时有没有上比如芭蕾之类的课。

陆羽点点头:“上呀,每周都上芭蕾课呢。”陆羽想了想,补充道:“这会儿放寒假了,只有过年的那几天有空,上午芭蕾,晚上还要去艺术馆上阅读课,只有下午还有些许空闲,不过我下午都来这滑冰呀。”

孙如骥和她商量:“帮爷爷一个忙吧,速滑的全国锦标赛就要开始了,我徒弟说那儿颁奖的时候缺个冰童,你这小娃娃长得挺乖的,要不要去客串一下?”随即他又拿出了两张门票,“不白帮忙,花滑和速滑都是一家,你去当冰童,爷爷请你看花滑。”

“真的?”陆羽惊喜不已,当冰童这件事可是可遇不可求,只是在现场当个讨喜的小冰童,就能免费看比赛,幸运的话能和选手们打声招呼,还能得到签名照,一般都是有门路的孩子才能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