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秦始皇:朕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第95章 阳明新学

第95章 阳明新学

存心殿内,嬴政单独召见王参之。

嬴政很清楚社会风气问题,不能光靠律法约束。

以前秦国用法家思想,治理万民,虽然社会风气尚佳,可历史的经验告诉自己。

法家思想不是万能的。

嬴政笑道:“听说先生是太原王氏后裔,这说起来你与我秦国的大都督王贲倒是颇有渊源。”

王参之略显激动道:“陛下说的可是通武侯王贲?”

“正是!”

“据我们王家考证,楚汉之争开始后,通武侯的嫡孙王元前往琅琊;次孙王威前往太原。

经过数代发展,成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两大家族。

自从世家没落后,两大王氏散落天下各地,不过各自始祖都有祭奠。算起来通武侯还是我们始祖的祖父…”(这里不考虑祖父悖论)

嬴政虽然知道太原王氏和王贲有些渊源,可不知道的如此详细。

听完王参之讲完后,心中不免唏嘘。

自己手下两个都督,子孙后代散布华夏各地,可朕呢?

如果胡亥这混账在朕面前,朕一定亲手捏死他!

“呵呵,朕倒是有些期待你们见面会有何趣事。”

王参之用尴尬而不失礼貌的一笑回应。

“好了,言归正传,朕对先生宴会所言颇具认同,对这当今天下风气也时常抱怨。

先生也言,如今世人或许是有意曲解阳明先生的学问,先生打算如何溯本清源?”

王参之沉默许久,这个问题自己倒没考虑过。

“王某惭愧,世人的想法王某不能左右,能做的只有坚持“本我”。”

“据朕所知,天下坚持阳明先生正学的人不在少数,可世人为何还是故意曲解心学?”

“这……”王参之语塞,这个问题他也想不通,坚持阳明正学的人不少,为什么世人就是不接受呢?

“好!朕就告诉先生,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心学的表像恰好为世人的欲望提供了理论依据,致使伪学泛滥,仅靠少数正学坚持者,根本无法改变现状!”

嬴政的一番讲解,王参之脑中骤然一片清明。

是呀,这是才是当今天下伪学泛滥的根源呀!

王参之起身深辑道:“参之坚持阳明心学多年,今日思之根本没有没有理解真正的“本我”,陛下一言以蔽之,参之受教。”

“那先生日后有何打算?”

“参之打算余生重新解释阳明心学,推行‘阳明新学’!”

“好!朕助先生完成宏愿,礼部仪制司郎中之职,先生随时可以前往就任,先生大可招募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完成阳明新学!”

王参之也不墨迹,直接拜谢嬴政。

能得到始皇帝的支持,新学的只会更快面世,随着秦国的强大,新学会在大秦朝廷的支持下推广天下。

如此宏大的事业,怎能不让人兴奋!

王参之回到驿馆就给自己的兄长王介之写信。

信中内容无他!入秦筹备阳明新学事宜!

至于弟弟王夫之,王参之考虑了很久,王夫之虽然年轻,但却极有主见。

自己因入秦之初,王夫之甚至劝过自己不要入秦。

用王夫之的观点讲:秦军半年占据整个关中,并且关中民生能有较大改善,难么秦君必然是一位极其专制之人。

而王夫之早就给两位兄长表态过自己的主张就是反专制、均天下!

王参之将写好给弟弟的信烧掉,叹气道:“以他的性格此信要是寄出,他怕是又要教训我了。

你明明学问高于我们两位兄长,为何如此固执,选择一条不能通行之路。”

……

眉县清华乡乡署

乡署是乡官们办公之所,因条件有限啬夫、有秩、游缴平时日常办公都在一起。

今天是安博远给从外乡招募而来的吏员们讲解各自日常事务的最后一天。

讲解完毕,安博远拿出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你们看一下,这些都是本地乡绅将自己土地转到他人名下汇总。”

“今天是你们出勤的第一天,每户二人,各自走访‘被转名百姓’。

你们的任务就做通这些百姓的思想工作,只要有人来乡署状告他们的‘田主’,乡署核实清楚后,就会重新给他们分田!这些土地他们可以放心耕种!”

安博远刚准备出门,被顾继坤阻止。

“收缴隐田,关系重大,不可冲动行事。”

安博远道:“大人,我前几天刚从隔壁汤峪乡回来,他们乡署已经开始接到百姓的状纸了。

再说了马上秋收在即,等秋收后,县衙要对各乡进行考核,收缴隐田也在考核里面呀。”

顾继坤道:“这样吧,你今日以走访为主,对有意向的百姓进行统计,暂时让他们稍安勿躁,等百姓足够多时,我们联合清华亭长的力量,一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