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秦始皇:朕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第76章 重建基层

第76章 重建基层

宋子宁拿出一封信,念道:“兴平县马嵬镇百姓高壮实名举报,当地刘姓乡绅以每年四两的银子的价钱将名下田地转名给自己的邻居。而刘姓乡绅依旧在其田地上耕种,以此达到朝廷的最大耕种限额的亩数。”

宋子宁大声道:“这就是左相说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户部一位官员反驳道:“你拿出一个个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再说一介布衣的话能可信吗?”

“不错!个例确实不能说明问题!可都察院收到各种实名、匿名举报至少上百份,所涉地区包括西安府所有州县!这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吗?”

嬴政立刻意识的问题严重,新政刚实行,就有人钻政策漏洞,必须立即想办法杜绝。

嬴政向都察院左都御史姚贾问道:“姚卿,此事是否属实?”

“启禀陛下,都察院确实收到不少类似举报信。”

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这左相难道知道这种情况?按下不表?”

嬴政立刻制止众人议论,防止朝会内容走偏。

“好了,其他事情暂且不论。针对此等行为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

王绾向嬴政请罪道:“臣有失察之罪,各级官吏为了新政尽快在各地铺开,有此疏忽,请陛下治罪!”

“朕说过其他事情暂且不论,左相有何意见。”

“臣以为,既然这些劣绅敢转名他人名下,就要求当地官府按实执行。目前少司农正在实行土地承包制,到时候各地官府可按照承包证上实际田亩执行。”

宋子宁反问道:“如何按实执行?被转名的百姓收了劣绅的钱,敢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吗?”

嬴政立刻意识到,劣绅敢把的自己的田产转名到普通百姓头上,不怕普通百姓占为己有。就说明现在的秦国的基层政治力量非常薄弱。

朝廷的政策只能影响到县,地主士绅就在当地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些地主士绅在关中平原地区就有如此影响,到了南方多山地区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这件事不解决,新政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人故意曲解。

所以必须重建秦国基层政治。

嬴政向众人道:“此等行为的产生,皆因基层官吏缺失所致,朕意重建秦国乡里亭制,加深秦国新政影响。诸卿有何意见?”

乡里亭制,即秦汉(西汉)时期的基层组织结构。

自县以下设乡,乡的主要长官有四位,分别是三老、有秩、啬夫和游徼。他们四人分别掌管着一乡的征兵祭祀、收税、调解案件、看管税粮。

乡以下设里,里就相当于是现在的村子,是乡的下一级机构。里的长官是里典,副长官为田典,他们一个负责组织生产,一个负责农业规划,以及传达朝廷政令。

亭主要管理军务,和乡平级,隶属于县尉管辖。亭的长官叫亭长,专门负责地方治安管理,同时兼职政府特派使者等任务。

由此秦汉时期由朝廷到个人,采取一套垂直化政治管理,由此爆发出强大的组织力。

但这套基层组织结构从东汉开始随着士族力量的崛起,逐渐被各地世族取代,发展到明朝中后时,已基本沦为基层乡绅自治。

孙传庭深知地主乡绅的力量,如果陛下按照直接恢复秦国乡里亭制,这些职位只能成为地主压迫百姓的工具。

孙传庭出列道:“陛下如果重建乡里亭制,应该尽量避免当地乡绅的参与,不可直接沿用秦国旧制。”

嬴政点头道:“孙爱卿考虑的极是,地主乡绅在基层影响甚大,朕意乡级长官(包括亭长),除三老外其他人员全部由朝廷任命!”

“陛下不可!”

突然一人出列打断,此人是吏部尚书冯毋择。

“陛下,乡级长官如果由朝廷任命,那秦国官吏暴增,先不谈哪里有如此多的人才,光官员俸禄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刑部尚书杨缪从反驳道:“这有何难?现在明廷是举人取士(即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我大秦改成秀才就可以担任乡级长官,人员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至于俸禄问题,就按照秦国旧制!”

秦国旧制?新秦人一脸懵逼不知道旧制是什么呀?

这时一个老秦官员小声道:“秦国旧制就是县以下的长官没有薪俸,只有每年发放一些禄米。”

啊!

“这怎么行呢?哪怕官再小,也不能不给薪水呀,这生存都是问题,还怎么当官呀!”

礼部尚书赵婴出列正色道:“杨司寇!老秦国时,县以下级长官基本都是当地有声望之人担任,其本人就在当地有田地自食,现在如果朝廷直接任命,都是异地官员上任,怎么让他们谋生?”

“哈哈!赵宗伯!你乃朝廷堂堂大宗伯(对礼部尚书雅称),你不会不知道现在的秀才大部分都是出自什么家庭吧,赤农秀才能占三成否?”

“杨司寇难道因为大部分秀才家境殷实,就不赞成给官吏支出俸禄,我听说杨司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