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索忆幸福里 > 第6章 病中的父亲

第6章 病中的父亲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建设逐步走向好转,设计院的设计任务明显加重。父亲作为党办主任,工作内容庞杂琐碎,大事小情都要亲自上手,加之他工作标准高,对自己要求严,所以十分劳累。

可是,从1975年春季开始,父亲晚上回家后总觉得胃口不舒服,吃完饭也总觉得胀痛。

母亲一开始认为父亲是骑车累了,一路上喝风胃口难免受凉,母亲叮嘱父亲尽快去院保健站看医生。

保健站给父亲开了胃得宁,嘱咐父亲先吃吃看,要是见好就没大事。父亲遵医嘱用药,吃了半个月,自我感觉原来的胀痛有所减缓。

不过我们全家人都注意到,从这时开始他父亲的饭量开始减少,人也比以前明显消瘦。

又过了几周,父亲再次感到腹部不适,而且吞咽食物时有明显的异物感。在单位领导同事多次劝说下,父亲决定到人民医院做一次是全面检查。

市人民医院先后三次组织专家对父亲进行医学会诊,最后得出结论,张主任的病情属食道癌中晚期,医院请单位考虑及时通知病人家属,同时建议对患者本人隐瞒病情。

人民医院会诊那些天,父亲需要接受几次胃镜检验,受医疗条件所限,每次胃镜检查都会对消化道产生轻度损伤,父亲为此承受了巨大痛苦,全家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考虑到父亲的病情,设计院决定让父亲回家疗养,职务保留,工资照发。院领导还就父亲的治疗方案会同医院专家进行论证,然后详细向母亲讲解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案的优劣利弊,有的时候赵伯赵婶也会陪着妈妈一起到医院去咨询。

鉴于父亲病情属于中晚期,施行大面积开胸手术必定存在巨大风险,经多方论证,母亲决定采取保守治疗,这既能规避大手术的潜在不确定性,也能使父亲在不了解实际病情状态下,以更好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从而尽可能延长生命。

单位、医院和母亲统一口径,告诉父亲他只是食道炎和胃炎,需要在家疗养。母亲向我们姐弟三人隐瞒了实情,三楼邻居中,也只告诉了与我家交往亲近的赵伯赵婶夫妇,无论是当医生的赵伯,还是擅长缝纫的赵婶,那段时间一直给我家很多帮助。

看到父亲居家养病,无论是邻居还是父亲单位同事,大家在关心安慰同时,都会热心提供各种帮助,有的送来麦乳精、蜂蜜、鹌鹑蛋等营养品,有的送来新打的粮食和新鲜的鸡蛋,也有的热情提供民间偏方秘方之类的治疗信息。

父亲生病期间,母亲所在的建筑公司对母亲也是非常照顾,只要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公司都会为母亲提供各种方便。为照顾父亲,母亲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有时为了配好中药,不会骑车的母亲连赶车带赶路,跑上七、八家中药房,才能按处方配齐,之后还要按时煎好,等不冷不热时再端到父亲面前。

为了让父亲增强抵抗力,母亲想方设法改善饮食,尽量让父亲吃得舒服顺口。

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父亲一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每天早上,他会趁我们都没起床时,在房间里练习简式太极拳,赶上天儿好,也会到南运河岸边遛早。等到有以前部队的战友来家看他,他会兴奋地聊起当年往事,如果时间凑巧,晚饭后甚至喊上邻居打上一局“拱猪”。而始终不变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准时收听中央台新闻节目。

我们姐弟三人都很懂事,在学校从不惹事,学习成绩也都很好,回家来两个姐姐都抢着帮母亲干家务,我也经常缠着父亲问这问那,让他过得开心。

1976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

父亲对毛主席诗词很是喜欢,之前也教我背过很多。这两首词发表后,在家养病的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马上找来以前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对照欣赏,同时借助《新华字典》对一些词意做深入理解。

邻居于大爷有带报纸回家的习惯,我们两家隔壁,父亲不上班后更想看报,所以每天晚饭后都会到于大爷家看报纸,我也天天跟着去。

《人民日报》头版就是这两首词。我联想到电台播音员朗诵诗词时有几句话挺好玩儿,但又不明白什么意思,于是就问父亲,为什么把“翻动扶摇羊角”读成“决”而不是“饺”?

父亲告诉我,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方言中“角”字读“决”的音,这首词的韵脚是这个音,这样读起来就押韵了。

我又问,“九天”是不是说有九个天?

“我国古代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最高,其实现在都知道天空浩瀚,毛主席用‘九天揽月’比喻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能够创造伟大奇迹”。父亲耐心告诉我。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这都是菜,不吃饭吗”?我再问。

“苏联人喜欢把土豆当主食,不像我们中国人把米面当主食,明白了吗?”父亲回答道。

“明白了。”我满意点着头。

于大爷摸着我的头冲着父亲说,“这小子还挺爱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