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绑定自律系统 > 第32章 西南联大4

第32章 西南联大4

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

顾毓棠看着黑白画面上的三幅人像。

这三个人,是中国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他们三个人完成了代际之间的转换。

当年的中国,第一代从事高等教育的人,是进士、状元(都是旧知识分子);

第二代从事高等教育的人,是西方留学的,他们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向前进了一大步。使中国的大学更加的专业化,更像一个大学的样子。

第三代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已经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的代际转换。

-----------------------------

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

一九三五年,日本人突破长城防线,觊觎华北。企图实现“华北五省自治”。

北大教授严辞反对。

蒋梦麟先生在《西潮》里就讲述了,自己受到日本人胁迫的事情。

【一个日本宪兵来北大找我,日本在东郊民巷的驻防军,请你去一趟。

我把这件事通知家里的几位朋友之后,在天黑以前,单独往东郊民巷的日本兵营。

一位日本大佐站起来对我说;‘我们司令请你到这儿来,希望知道你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反日宣传?

已经给你准备好专车,你愿意今晚去大连吗?’

‘我不去,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

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的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要成为笑柄了。’】

顾毓棠看着画面里猥琐谄媚的日本人,和蒋梦麟先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时局动荡,高校的教授们经常聚在一起。商量时政,共克时艰。

南开大学的几位教授就意识到东北对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他们在东北进行大量学术研究,在学术上与日本人争高低。

清华大学将大量的实验仪器,器材转移至长沙,在岳麓山下开始实验无线电。并与航空学校共同进行航空实验的研究。

梅贻琦先生长沙演讲,希望时局无太大变化。

但,天不随人愿。

7月7日,卢沟桥事变。

7月29日,日本人攻进北京城,占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7月30日,日本人攻陷天津,随之炸毁了南开大学。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第16696号令。

由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学校迁往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就由此而来。

-----------------------------------------------

镜头一闪,昆明北郊黑龙潭。

那里有唐梅和宋柏。

淡墨梅花。

顾毓棠想,这就是形容梅贻琦的。

学生们说他温润儒雅,非常绅士。寡言少语,勤俭节约。

梅贻琦很快的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

顾毓棠看着西南联大的建立,三所学校联合办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

战火纷飞,昆明的上空时不时的落下炸弹。

校舍,教室常常被炸毁。

炸了,修。再炸,再修。

战况的推进,让西南联大的校舍环境变得恶劣。

顾毓棠设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能学到啥?

可是,这所学校就这样的传奇。

钱穆先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完成了《国史大纲》。

金岳霖先生在这期间完成著作《知识论》。

中国边疆民族学科的研究也从这里开始。

顾毓棠在看这纪录片的时候,恍然间;才明白了这个只存在短短九年的学校,居然有这样的辉煌的成就。

毕业学生3882人,却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173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

这说明什么?

逆境当中,最能磨砺人的心性。顾毓棠感叹。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小友,你清醒一点。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而是他们确确实实的一事无成。”即使顶着李知凡的声音,也改不了系统跳脱的本性。

为什么呢?

“因为,你们在吃无意义的苦。因为,你们困在信息茧房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