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 > 第153章 可以参加高考

第153章 可以参加高考

1977年的高考,阳澄湖镇考出了两位本科,五位中专,这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轰动不仅仅是公社里的社员们,还包括县教育局的领导。

要知道,高考文件下发后到高考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匆忙走上考场了。

没有资料、没有基础的应届生,要和“老三届”整整六个年级甚至更多的人同台竞技,而所谓的应届生,只是高中读了一年半不到,根本就是处于劣势。

所以很多学校都是剃的光头,而阳澄湖中学考出去七个人,在县里是名列前茅的。

教育系统一方面该表彰的表彰,再接再厉迎接新一年的高考,相关老师也是被各校校长象对大熊猫一样地重视起来。

但学校也是社会的缩影,这两年,虽然有些政策在松动,但积年的规矩,凭校长一己之力,也是没办法撬动的。

比如这年双抢大忙,校长就无奈地对王培根几个老师说,学生放农忙假,民办教师继续在校办厂做竹板。

去年是王培根第一年做老师碰到的双抢大忙,没回村里干农活,在校办厂做竹板,他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但是时移世易,作为首届高考片里语文平均分第一,班里带出了一个本科生三个专科生的老师来说,农忙假期,他不指望象公办老师那样休息,但让他在学校出点复习题、刻刻钢板、印好点卷子,让学生们农忙回来马上投入学习中,这是王培根设想的农忙生活。

要知道,这批学生是去年高考的同一届,他们考了一次,没考取,今年再考,时间和去年不一样了,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20日到22日。

没剩几天了。

居然还是放了十天农忙假?!

这事校长无奈,老师王培根简直出离愤怒了。

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去做竹板了。

做了三天工后,同为代课老师的金老师来找王培根,两人是搭班的伙计,彼此比较熟悉:“培根,听说了吗?4月份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吗?

重视教育最缺什么?就是教师啊。

省里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决定马上招收一批师范学生,毕业后就到学校工作,缓解教师空缺的难题。

招的是大专生,只读两年。招生范围就在学校民办教师中招,还不限年龄,只看高考成绩。谁都可以报名。

就和今年高考的学生一起考。

现在就可以报名了,我和李老师商量了一下,我们俩虽然是知青,但都在阳澄湖成家立业了,回去也不现实,就决定报考这大专学校,你要不要一起?”

王培根急忙问:“户口转吗?两年后回来是不是就是公办教师了?”

是不是再也不用在农忙时来校办厂帮忙了?——这话是在心里问的。

“那肯定的,考取的话,户口就迁到学校了,那时就是居民户口了,等毕业时再迁回学校,学校有集体户口本的。

而且我跟你说啊,因为我们读的是师范,进了大学后,会发粮票和钱的,这属于生活补助。

实际就读一年半,三个学期,最后半年是实习,我们就可以回学校上课了。而且还有寒暑假呢,在家时间还挺多的。

大学就在虞山,很近啊,想家了就可以回来。”

还有这等好事?王培根简直不敢相信。

王家不缺钱,王培根要的是这份认同感。

“你这消息确切吗?”王培根跟金老师确认:“怎么校长一点口风都不透的?”

“我姐夫不是在金陵教育部门上班吗,刚一早打电话到村里的,估计马上就有纸质文件下来了。怎么样,考不考?”

那是肯定的呀。

王培根兴冲冲地说:“考,肯定考。我马上去给张老师打个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张老师是片语文老师负责人,水平很高,对王培根帮助很大。

张老师家里条件可比王培根差多了,家里就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经济条件很差。

金老师也认识张老师,听王培根这样说,马上吩咐道:“我和老李报考理科,你和张老师报考文科吧。叫他马上就复习起来。数学什么不会的可以来我们这里,我们一起复习。”

王培根感激地点点头,一溜烟跑了。

男人们还没有聚在一起复习呢,四家女人倒是先聚到王家来了。

李老师娶的是插队所在村的姑娘,生了两个儿子,他老婆说:“我是不同意他考出去的,万一他做了陈世美,我们娘三个日子怎么过?”

金老师和李老师是在一个村里插的队,娶的也是村里姑娘,两人的老婆自然熟悉,他老婆听李老师老婆这样一说,也不遮遮掩掩:“这两年,插队知青为了回城,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还少吗?本来这两人还安安心心地在公社里教书,这考了大学出去,学校里男的女的一起读书,时间长了,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不要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