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 > 第139章 工农兵大学

第139章 工农兵大学

补助金花家的事全家达成了共识,具体如何补助,还要等王培根周六请假加上周日一天去沪市看了情况再商量。

这时候去沪市,田泾村人基本上就是摇着船去的,顺风扯帆,逆风只能摇船。

即使顺风扯帆,也很累的:水乡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桥就比较多。

扯起来的帆,往往就比桥洞要高,稍一不小心,船冲过桥洞,挂帆的桅杆断了。

不能继续扯帆是小事,弄得不好,掉下来的桅杆砸到人,那就是出人命的大事。

顺风扯帆不容易,逆风摇船累且慢,都不适合队里去沪市看望伟根。

书记云根就和小美爸爸等人商量,去沪市的几人一起去,就不摇船了,坐车去。

坐车也不方便,先要到隔壁叫封亭的公社,那里有个小站,火车偶尔会停,那也是极慢极慢的火车。

还有个办法就是去苏城坐火车,那就要隔天去苏城,否则,等你早上坐船赶到苏城,再坐火车,再辗转到医院,一天时间都不一定够。

几人商量下来后,决定周五下午就坐船去苏城,坐当夜的火车去沪市。这样还可以多留一天在医院里。

这事暂且告一段落,要等王培根去沪市摸了情况,全家再商量接下来的动作。

王奶奶把这事先放一边,只是关照孙女孙子,对金花姐弟这两个小伙伴好一点。

自己带了点东西,上大女儿家来了。

农忙一过,村里干农活的人还是要天天上工,但早上出门比平时迟点,中午吃饭回家早点,下午上工晚点,晚上下工时往往太阳还没下山呢。

农民们是没有星期天的,一年四季除了国家规定休息的时间偶尔休个一天半天,就是下雨天,农闲时大雨休息小雨出工,农忙时不要说下雨了,用顾花娥的话说:“即使下铁也要出工。”

一般在年前年后,休息个十天半月。

但各个队长也会特殊情况特办,比如秋收过后,就上工时间短一点。

王奶奶到陈家时,王素英和大儿子陈爱国刚下工回家,王素英在和婆婆烧晚饭,陈爱国在喂猪喂鸡。

几人一看王奶奶过来,忙热情地迎上来。

王奶奶拿出两卷挂面,交给女儿:“晚饭煮了吗?没煮的话就煮米饭吧。已经煮了的话,等下就下点面,大家分了吃。”

阳澄湖镇的人,也吃面。但基本不手工做面,都是到村里的加工坊,请人压点面,然后拿回家抓一小把,团成松松的一团,放匾里晒干,这是上面允许开的,做这面的人也是拿工分的。

王奶奶拿来的是直面,两卷,这是去看望人家生了孩子的产妇时,送人的佳礼。

王素英有点舍不得:“妈妈,山芋粥已经烧好了,我再在锅上贴几个饼子吧。”

这是要用糯米粉做锅贴饼呢。

王奶奶嗔怪道:“不是叫你们晚上吃干饭的吗?家里两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喝一肚子粥,一泡尿就都没了。天越来越冷了,起来小便不要冻坏人。”

前阵子王奶奶也叫陈家把队里分的米拿到了王家,只说干女儿那边喜欢吃阳澄湖水浇灌的稻米。

都是一斤半现代的米换一斤这边的米,也是存了贴补亲戚的意思。

大女儿家人口多,分到不少米,王奶奶也吩咐过,晚上一顿也吃干点。

王素英笑道:“前几天爱国他姑父帮着去沪市卖掉了五百斤米。山芋粥也很好了,我家在村里属于吃得好的了。”

王奶奶心下叹气,这大女儿家原来是几个女儿家过得最好的,小女儿家经济条件不差,可自家女儿那尿性,搞得婆媳之间夫妻之间一直不和睦。而大女儿家,婆媳之间夫妻之间一直和和美美的。

经济上,因为大女儿家女婿和亲家公在公社上班,日子过得挺宽裕的。可即使如此,也是这么省吃俭用的。

现在倒是自己家和二女儿家日子起来了。

想到此,拿出带来的点心、熟菜:“这菜不吃要坏掉的,这几天就吃了;这点心,你们晚上搭配着吃,不要舍不得吃,时间长了要霉掉的,我过几天叫你弟弟再送点过来。”

晚饭后,王奶奶和女儿女婿坐他们的工作间说话。

王奶奶先问陈爱国的事:“老大从高中毕业到现在也要快半年了吧?你们就一直让他种地?”

不是前一阵说东阳大伯会帮忙安排工作吗?这话王奶奶在心里想,嘴上没问出来,毕竟,帮是人家的恩情,不帮也是不能怪人家的。

“本来想让他去厂里的,但前阵子大伯说要让他去读工农兵大学,这不就等消息呢。”陈东阳笑道。

“哦?”王奶奶眼睛一亮:“这个好,读书好哇。这工农兵大学也要考的吧?那怎么还叫老大上工呢?在家看书啊。不懂的来问培根啊。”

王培根在一众亲戚家里,学问是托拉斯,这点是大家的共识,王奶奶在外人面前可能还要假谦虚一下,在女儿女婿面前,属于实话实说。

“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