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少姝的山水 > 第6章 太原王氏溯源

第6章 太原王氏溯源

“也罢,先生既无意现身,旁人也别大张旗鼓,去搅扰雅兴了。”

场面一度陷入冷清,兄妹几人更无多言。

“连日不见了,少姝姑娘貌似窜高了好些。”贾飏热络招呼道。

少姝嫣然一笑,俯首代答。

“少姝姑娘,你且上前来。”刘氏慈蔼地招手示意。

少姝抬头,顾盼左右的少妍和少嫆。少妍无感,不露声色,少嫆却以十分怜悯的眼神望着她,抚慰姐姐还得额外费心周旋。

她不敢多有迟滞,小步移至刘氏跟前。

不曾想,一把被刘氏抓住了手,轻轻地摩挲起来,问道:“孩子,几岁了?”

“回禀夫人,我十一了。”少姝心下难免生疏,轻声答道。

“生日是几月?”

“在二月。”

“唔,你这不是实打实的岁数么,”刘氏视线转向思霓,笑道,“岂不是才过不久?”

说着,她从颈间内襟里摸出一只蓝田玉桃,解了银链子,便要往少妹身上戴。

少姝一惊,不觉退后了半步:“小女不敢领受。”

“不妨事,就当是叔母补送你的生辰贺礼。”刘氏语气亲昵,却很坚持。

见母亲向她微微点头,少姝这才轻吁口气,躬身施礼拜谢。

刘氏又客气道:“难得今日齐聚,为侄儿侄女们略备了几份薄礼。”

几位侍女即时端了上来。

冯粲清清嗓子,有条不紊地细说起来:“子猷公子,这套文房四宝,是县令和夫人亲选的,笔是取自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墨是取自庐山松烟,代郡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纸是取自东阳鱼卵,虚柔滑净;砚是取自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

众人听呆了,面面相觑,受宠若惊,子猷大为惶恐:“我兄妹不才,敢承县令及夫人这般破费,在下等受之有愧。”

“子猷啊,文人雅士,理当笔墨伺候,再寻常不过,有什么破费呢。”贾敏求笑答。

“贤侄切勿推辞,你们锦心绣口,再有笔墨用起来顺手,就更能写就丽句清词了,这些东西放我这里,才是暴殄天物。”刘氏应对自如,透出些许诙谐。

郭家兄妹们忙齐齐离坐,恭谢县令夫妇馈赠佳品。

“好了,都别在这耽着啦,思夫人说早起便在水边摆果备酒,拭席而待了,趁着青阳风和,快快趁兴游乐去吧!”贾敏求知情示趣,连声催促道。

闻言,大家紧绷的面庞倏然明亮松快,已将按捺不住了。

思霓先笑着起身道:“既如此,民妇和子侄们少陪了。”

县令夫妇客气地离座恭送。

贾飏身为华岩书馆门下,自告奋勇要求同往。

贾敏求苦留一坐静坐的尹横,情急道:“尹老,稍待我等便要下山去了,城中士绅还另有宴请,咱们分别有年,不如再多说会儿体己话吧?”

尹横不好推辞,欣然应允,目送郭家子弟们拜别离开。

“在界休,郭家地望素高。文帝作魏王时,曾将有道先生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华岩馆历来俊彦辈出,地方上的达官政要无不另眼相待。”身为主簿,冯粲上任后很是做了些功课。

(二十四贤之旌表:见《集圣贤群辅录》记载,东晋陶潜所撰。)

“一代君子,以修为让自己成为生命化的教习经典,是极高的荣耀,也是其责任担当。昔闻有道先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谈论,美音制,士人倾心,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如今见子猷兄妹们,容止学养出众,才德卓荦不凡,盖有其祖遗风。”贾敏求捻动着颔下黑须,不吝赞美。

“且不说郭家子弟们,那子猷的媳妇王氏,年纪虽轻亦是方寸泰然,雅静从容,殊不愧士族风范。大家小户的分别,从待人处事上,一眼可见端倪。”刘氏这话并无夸大之嫌,这许多年来,她也着实见过些名门闺秀了,早已练得心明眼亮。

“论及太原王氏与郭家的渊源,也是始自有道先生的人物品鉴。”贾敏求转向尹横道,“说起这个,尹老比起在坐的都要清楚。”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

“是啊,想当年,太原郡内,名士大族、地方大姓,不管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于筹谋家族前途,多需借有道先生赏鉴之途。”尹老打开了话匣子,“而在他品评的士人中,汉末最为显贵的是祁县王允,实为并州士族的冠冕人物。”

“哦,是铲除董卓的王司徒?有道先生如何评价他的?”刘氏身在官宦之家,多少也对前朝往事略知一耳。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即今山西祁县,东汉末年大臣。)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这是有道先生原评。举孝廉出身,出任过豫州刺史,勤政爱民。大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