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 第136章 大朝会

第136章 大朝会

大朝会。

朱见深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臣子奏对,一直都没有说话。

御史们奏对完后,于谦又奏报一番改土归流国策的实施情况。

在原建州三卫的聚集地,已经初步完成,而海西各部,毛怜部等部因汉化程度不高,推进百户所的进展稍慢。

而所得到朝鲜新土,统一并入平辽府,设安平县。

在安平县是有群居的基础,所以比海西各部进展都要快。

李贤又将内阁对河南的旱灾的赈灾章程,也在朝会上向朱见深奏报一番。

自夏入秋,河南沁阳府滴雨未下,五十余万百姓无明年之口粮。

内阁票拟,决议开放三个粮库,而后推户部拨款十万两在江南水乡购买粮食,运往沁阳府,监察御史已经到了沁阳府,督察官府实行赈灾情况。

改土为流不争朝夕,但百姓的事情却是大事。

故朱见深对此非常上心。

在票拟的官文下面,就已经御批“生民之事,国之大事。”

此时听完李贤说完后,便接口说道:“开放河南当地三个粮库,用十万白银,可够?”

“陛下,这三个粮库,每一个都是十余万人一年的口粮,户部拨银购稻米,只是对其补充。”李贤赶忙说道。

“诸事要多做准备,三个粮库在今年年底,放粮后,河南各府要筹措粮食,早早的补充这三个粮库。"

"是,陛下。”

实际上这种粮库在后世来说,就相当于国家储备粮。

每个府几乎都会有一个到三个不等,以应付不时之需,当然这种粮库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不然,这些粮库的开启需要严格的制度,它既是储备粮,又是军粮。

而大明的税收主要是粮食税。

粮食税在洪武年间占全国税收的八成左右,只不过在后续的发展中,这个比例一直都在下降。

因为宝钞几乎成了烂大街的存在,那么对白银的需要就大了起来,所以对于民间用银钱代替粮食的行为也就默许了。

农业文明的顶峰,就是有粮食。

在京城旁边的通州。

就是大明最大的官仓之一,也是北方最大的官仓。

他供给的是整个京师日需用粮,北方战事的军粮。

现在的通州粮仓的存粮可以让整个北方的百姓们吃一年。

“百姓之事,无小事,赈灾之事,关乎民生社稷,李辅臣,你要对赈灾之事宜,事事梳理,绝不能在里面出现任何一个害群之马。”

“户部,吏部也要多多上心,追踪,在赈灾事宜之后,朕会派锦衣卫去灾区,若是打探到了官不尽责,吏不尽力的事情,首要追责李辅臣,涉事人员,严惩不贷。”

“是,陛下。”

朱见深看向了于谦,而后说道:“于太保,灾慌之后,免税收徭役三年,可行。”

“陛下仁慈,可行。”

官员们听完之后,心中都无比的惊讶。

临朝的皇帝,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孩子,这般老辣的处理手段,即便是太上皇也没有啊。

朱见深说完之后,便不再说话,看向了徐有贞。

徐有贞低着头,不敢抬起来。

我擦,难道徐有贞下了软蛋。

不敢发难吗?

而李贤也是如此,时不时的回过头看一下徐有贞。

你再不说话,我们就退朝下班了。

朱见深轻咳两声,想要提醒一下徐有贞,但徐有贞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还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子。

朱见深心中不由哑然,这去了一趟朝鲜,胆子变小了吗?

李贤看向徐有贞,轻声说道:“徐都御史,朝鲜之事,难道不要在朝堂上说一说。”

徐有贞听完李贤的话后,才抬起头看了一眼李贤,而后他缓缓说道:“李辅臣,那朝鲜之事,都有出使碟记,你不早就看过了。”

李贤点了点头:“难道今日朝会,你不愿意说些什么吗?”

“我刚刚回到京师,实在不知有什么好说的,李辅臣,你告诉本官,本官应该说些什么?”

一向沉稳的李贤,脸上也有些慌乱。

怎么回事,徐有贞变了。

但怎么可能。

说难听点,狗永远改不了吃粑粑,说好一点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徐有贞怎么可能去一趟朝鲜就变了呢。

短暂的慌乱后,李贤的脸色立即恢复如常,笑了笑:”无他,只是感觉朝堂上没了徐都御史的声音,多少是有一些不习惯。”

说完之后,李贤转过身来,等着张保喊退朝。

而张保也一直看着朱见深。

朱见深脸色沉郁,他不授意,张保也不敢喊退朝。

殿中,平静了下来。

很诡异。

被称为北京城菜市口二号的奉天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