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武陵源君传 > 第116章 两袖清风

第116章 两袖清风

对方右宁,李清是感激的,也很佩服。

读书人嘴里不痛不痒的几句“公道话”,实则得冒掉脑袋的风险。

只不过眼下的李清还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读书人,最不怕的事情,便是掉脑袋。

至于当官……

是做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还是做那主管六部的尚书大人,在方右宁眼里,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既然没有“言出法随”的本事,那么位于一人之下,还是位于万万人之下,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看着那个朝自己行礼,故意把脊背压得很低很低的少年郎,方右宁将双手从那袖子里伸了出来。

在少年郎面前,老态龙钟的模样,好像不大好。

“咳咳,这个……李清啊。繁文缛节什么的,意思一下就成。少年心思太重,可就瞧不见清风明月了。”

李清抬起头来看他,却见方右宁端着笑脸,正饶有兴致的望着对岸。

夜凉如水,星河隐蔽,哪来的什么清风明月?

“大人……”李清正要说话。

方右宁却突然做了个“噤声”的动作,随即闭上双眼,挥袖一卷,似乎裹了些什么东西回来。

李清看得一头雾水,只是突然觉得,脚下有风,直往裤裆里钻。

这就有些吓人了。

方右宁睁开眼,冲少年笑道:“抓不来明月,倒可送你一缕清风。愿多年以后,你仍是少年。”

读书人说罢,缓缓打开袖口。李清顿觉暖风拂面,本能的长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缕清光,转瞬即逝。

明明是大冬天,可刚刚吹到脸上的风,却似春暖花开。

方右宁说完奇怪的话,做完奇怪的动作,又重新把双手伸回了袖子里。

读书人小声嘀咕着山里太冷,感慨世道太差,埋怨朝廷做的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李清顺势问他,“是前朝好,还是大唐好。”

读书人想了许久,才长叹一口气道:“前朝国祚太短,若天道愿意再给杨广一甲子,未必不能开创一朝盛世。至于眼下的大唐,别的不好说,但李世民是个极聪明的皇帝。又得了前朝的好处,十年内若能让这天下焕然一新,我便高看他两眼。”

读书人顿了顿,最后说:“最差的三百年都熬过来了,往后的日子还能差到哪去呢?我看,也不会更差了。”

李清见读书人信心满满,也跟着点了点头。

他从后世中来,虽与这座天下有所不同,可世人对大唐太宗皇帝的评价,好像都挺公允的。

三百年后如此,三百年前亦是如此。

一夜无眠。

河岸边的两个人其实只有一面之交,却说了好些话。大部分时候都是方右宁在说,李清在边上听着。

一个像先生,滔滔不绝。

一个像学生,孜孜不倦。

恍惚间,李清会将方右宁看成是吕皓白。

两个都是前朝的读书人,都是相仿的年纪。

可两个人又有极大的不同。

方右宁为官,肩上担着一方百姓,却总说自己对这个世道很失望。总想着哪天可以摘掉头上的乌纱,找个没人的地方养老去。他对世道很失望,却从未对自己有过失望。

吕皓白为民,两袖清风,却一直告诫李清不要对这个世道失望。总觉得是自己的本事不够大,才不能常伴君王左右,无法替世人多做些事情。他对自己很失望,却从来不愿意对这座天下失望。

聊到最后,方右宁问李清,“假如哪天,你有了大神通,有了足可影响天下大势的能耐。但有人要灭大唐皇室,想再立一座朝廷,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李清想了许久,也没能想出答案。

于是,少年反问,“如果是大人,又会怎么做?”

方右宁却摇摇头,背对着朝阳升起的方向,一声不吭的走了。

重新返回胖子家,已经是卯时了。值得庆幸的是,张百草守了秦福远一夜,施了上百针,总算是将大部分的毒血逼出了体内。按照张百草的说法,秦福远暂无性命之忧。但五脏六腑内还残存少量的剧毒,若想活下去,就得常年服药了。

这样的结果,对于苗金花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家中独子已经瘫痪在床,如今连顶梁柱又倒下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往后如何过活?

方右宁琢磨了片刻,说是可以接一家三口去县里住。衙门有公帑,其中一样用途便是赈济灾民。虽说眼下澧县并无灾荒,但只要他这位县令老爷递个文书去州府衙门,拿出个几十两来不成问题。尽管不多,但可保衣食无忧。

只是方右宁的提议,被秦福远拒绝了。

汉子连话都说不出口,却对着方右宁狂摇头。苗金花自然懂他的意思,含着泪将所有人请出了屋子。

李清只好去问胖子的意见,九斤说,自己也不想走,更不想麻烦官府。

话虽如此,但李清还是从胖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