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255章 银票的唯一性

第255章 银票的唯一性

面对李恪的强势拒绝,饶是李世民也一时说不出话来。

谁让李恪生财有道呢。

人自己赚的钱,那就是人自己的,你即便是皇帝,那也不能明抢不是?

“行行行!”

“不要你的钱!”

“这总行了吧?瞧你抠门的模样,还有一点朕亲儿子的样子吗?”

李世民一阵不爽。

可李恪却毫不在意,甚至还直接嗤笑道,“谁规定的你亲儿子就必须得大方?”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看着办。”

说完,李恪双手抱胸,头铁如魏征。

李世民拿他也没办法,当即只得连连摆手,就此作罢。

“对了,你今天干什么来了?有啥事儿吗?”

说了这么久还没说到正题,李恪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变。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怔,也是不由自主的往后一缩,“你小子又打什么主意?”

“你这一脸笑得稀烂是怎么回事?”

“朕告诉你,朕也没钱,你可别打朕的主意。”

一看到李恪这笑容,李世民立刻就警惕起来了。

因为他知道,每次李恪脸上露出这种笑容,那必定是跟钱有关的。

可谁知李恪闻声,当即笑道,“你能有几个钱........”

“小兔崽子,看你不起你爹是吧?”

李世民当时就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

“好了好了,说正事儿。”

“还记得几天前我跟你的,关于铜钱的事吗?”

李恪问到。

“你是说铜钱不易携带,使用不太方便?”

这件事李世民倒还记得,但他却不知道李恪到底想说什么。

而这时,李恪已经把早已准备好的银票拿了出来,并且递给了他。

李世民拿着银票在手中看了好一阵,摸了好一阵,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玩意儿是?”

“银票。”

“啥?银票是啥?”

此时连“银两”这个概念都尚未全面普及,白银的存量更少,只有少数官宦之家才有。

所以对于银票这个概念和称呼,李世民也是相当的懵逼。

如今市面流通的钱币主要还是以铜钱为主,一千铜钱为一贯,对于“两”这个计量单位并未太过注重。

故此即便是前面让王公大臣们捐钱,那也是多少贯,多少贯,并未出现用多少两来衡量的。

这主要是因为现如今的白银流通量太少,而其上的黄金流通更少,除了像李世民这种皇帝赏赐之外,基本上很难见到有人拿黄金出来置换其他东

西的。

而李恪猛的一下拿出一张李世民从未见过的银票,李世民自然是懵的。

于是李恪为他做了耐心的解释。

“你想啊,而今我们流通的铜钱,小贩小商用以流通尚可,可一旦遇到大生意大买卖,需要大笔铜钱支付的时候,就相当的麻烦。”

“就比如前段时间我去各家收取捐款,动不动几万贯,得用车拉才能拉走,多麻烦?”

“所以你手上这东西,就是用来代替铜钱使用的。”

李恪一开始本想给这玩意儿取名铜票,但转念一想这名字也太不随大流了,所以干脆还是叫做银票比较好。

“代替铜钱使用?”

“你是说用这张纸,代替铜钱?”

李世民也发觉了这个十分矛盾的问题。

那就是这张纸的价值如何与铜钱的价值相提并论?

这时,门外王德传完旨回来,向李世民禀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求见。”

李恪正要给李世民解释银票和银行的设定,谁知这两人来了,当即高兴不已。

正好给这两人也解释一下,省得以后李世民在朝堂之上解释的时候,没人帮他说话。

接着,房玄龄和杜如晦进来了,两人是来向李世民禀报关于此次远

征波斯计划的。

这件事他们已经私底下商议过,也做出了计划决断,来找李世民就是想听听李世民的意见,看还需不需要修改。

可谁知听到李恪提出“银票”这个概念,身为户部尚书的房玄龄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不过他也对这张桑皮纸的价值与铜钱价值的不对等感到疑惑,因为他从未接触过这种概念。

于是李恪再度耐心的为他们解释道,“这张纸虽然不存在价值,但是我们可以赋予它代替多少铜钱的价值。”

“必如我们以朝廷的名义,赋予这张纸一千钱,也就是一贯的价值,那这张纸走到大唐的任何地方,那都价值一贯。”

“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铸钱?”

房玄龄反问到。

毕竟这只是一张纸。

民间高手众多,谁能确保这张纸别人造不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