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119章 陛下不念前车之鉴?

第119章 陛下不念前车之鉴?

“陛下,废长立幼,自古为人所诟病,陛下请三思。”房玄龄劝说道。

自从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来,无论如何,这个制度终究确保了政权的传承有序,不至于因为夺权而陷入百年内耗当中。

诚然,遇见大唐皇族这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另类, 无论什么制度也没辙。

李世民点了点头,放下羹汤说道:“朕知道会为人诟病,所以只与玄龄一人说,玄龄与朕同心戮力乃建大唐,而今大唐的局面如何,玄龄亦知晓,若是再有杨广一样的天子即位,大唐恐怕会重蹈前隋覆辙。”

重蹈前隋覆辙,这是李世民最为担心的事情。

于私,大唐建立的依据便是推翻前隋的暴政苛政,若是大唐走上前隋的道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一个笑话。

于公,华夏分崩离析数百年,若是接连一统的两个朝代都短命而亡,收拾山河的难度,不知会高上几倍。

割据数州称王易,还是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易?

“太子殿下尚幼,若是陛下多加教导,一定可以成为贤明之君的。”房玄龄劝说道,身为大唐的宰相,以及大唐开国的元勋功臣和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他是为数不多可以正面与李世民讨论太子人选的人。

因此,他的每句话必须斟酌再三,房玄龄知道

,他的话很可能是天子为数不多的参考意见。

“年幼?”李世民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说道:“十九岁的太子还年幼吗,朕在他这个年级,已经起兵打仗了!”

李承乾至今已经度过了十九个春秋,在太子之中并不算特别年轻的。

汉武帝此时已经当了几年皇帝,李世民此刻也已经起兵反隋。

在李世民看来,现在还不像自己,只能说明这个太子与朕的想法不一样,最好换一个。

“依朕看,还是吴王更像朕!”李世民眉头皱着说道,虽然许久没有得到李恪的消息,但是李世民并不是很在意李恪的胜败如何。

至少李恪敢与出塞征战,而且临危不乱,遇敌敢于作战。

战局瞬息万变,此刻李世民已经做好休养生息数年,再一举发兵的准备。

李恪带出去的兵马,李世民已经当他们阵亡了。

皇子之中,唯有李恪敢于领兵,余者连上书求战者都没有,让李世民别提多失望了。

李世民对于皇位争夺很是矛盾,一则他的皇位就是自己争来的,但是身为皇帝,他又不得不严加限制对皇位的争夺,政权的传承应当以稳定为先,自古血溅禁中,对政权的打击都是难以言说的。

二则,李世民对自己的太子并不满意,与此同时有了另一个可以与之对比的典

型,李世民纠结的想法便在脑中纠缠,而且前隋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让李世民更下难以下决断。

无论是废黜太子改立吴王,还是申斥吴王巩固太子,都不是李世民想做的。

游移不定,是形容李世民心情的最好词汇。

主观原因同时也并非李世民纠结的唯一原因,李恪领兵征战,虽然让李世民认为李恪的勇武与善战,但凭此来更易太子,未免太牵强了。

而且李承乾拥有朝中大臣的支持,甚至李世民自己也在李承乾与李恪之间游移不定,就像当年的李渊,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听到李世民的话,房玄龄低头思虑,良久才郑重说道:“陛下,隋文帝犹以炀帝类己,及崩,终悔之,然为时已晚。”

“朕知道,可朕不是隋文帝。”李世民说道。

“陛下此前问臣,太子有无决断,臣现问陛下,陛下有决断乎?”房玄龄又问道。

李世民沉默了,他在此事之上,毫无决断可言,甚至颇为踌躇,丝毫没有英明神武天子的气魄,令人叹息。

客观分析问题总是轻松的,但是将之用到自己身上,总是难以决定。

“朕……”李世民说不出话,而房玄龄又说道:“先帝当年,亦曾犹豫,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之事,陛下忘哉?”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正式玄

武门之变发生的日子。

发动政变,控制宫廷,弑兄杀弟,逼父禅位,一气呵成。

李渊常年的犹豫,给了李世民壮大自己的机会,也给了他坚定自己理想,并且为之付诸实践的机会。

李世民想要通过合法手段成为太子未果,只能通过其他的手段。

“朕不是先帝,吴王也不是秦王!”李世民脸色一变,但他担忧的却并非李恪效仿自己,不是所有亲王都有一呼百应的实力,能够让百官在政变发生后,顺理成章的接受现实。

“陛下,前车之鉴犹在,陛下终不念乎?”

房玄龄苦口婆心的劝说道,见李世民有所动容,便加紧道:“天下安定不易,不可复遭祸殃。”

“朕知道了,朕再想想。”李世民轻声说道,望着窗外的月色,沉思不语。

月上中宵,星河璀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