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87章 君臣围池论

第87章 君臣围池论

午后,李靖率先返回家中。

他为了避嫌避祸,不愿意太多参与到朝政之中。

如今战事如此,每日入宫议政,依然是战战兢兢。

若是长久的留在宫中,恐怕又会被天子猜疑。

虽然天子乃是宽宏之人,但天威难测,谁知道天子日辉会有何心思呢?

喝着暖暖的羹汤,李靖感觉身上的寒意彻底被祛除,一切都暖洋洋的。

而在太液池边,李世民和房玄龄裹在厚厚的裘衣当中,亭子里也燃烧着炭火,却总是温暖不了湖畔的小亭。

最终由王德命人将亭子三面用屏风挡住,只留下冰面的视野。

穿堂风消失,小亭才温暖起来。

望着冰封的太液池,房玄龄手脚发冷,在熊熊燃烧的炭火边烤着,许久才缓和过来。

房玄龄心中腹诽,究竟有什么事,一定要来到这里商谈,寒冬腊月,毫无景致,除了空旷一点,还有什么好处?

“玄龄啊,可还记得那是何处吗?”李世民指着太液池旁的一座殿宇。

看起来富丽堂皇,可细细看去,却毫无人气,似乎许久没有人住过。

“臣目力不及,不能远望。”房玄龄艰难看去,勉强看了一会,还是为难

的摇头。

读书半辈子,早就近视了。

能看清百步之外的建筑,除非戴眼镜。

可是……贞观十一年哪来的眼镜?

所以房玄龄注定无法欣赏远距离的美景。

以至于天子每次设宴,堂下舞姬起舞,房玄龄总是能做到面色如常的饮酒。

旁人都道宰相雅量,腹内有乾坤,不因小节而动。

唯有与他亲近之人才知道,这位宰相是真的看不到,不是装作看不到。

李世民一拍额头,笑道:“朕糊涂了,玄龄看不清远景……却不知朕年老之后,还能不能看清奏疏?”

“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想几十年之后的事?”

“乡间农人,一字不识,年老也有目不能视者,若饱学之士,日诵万言,年逾花甲,尚且耳聪目明,可辨百步之相,陛下何以思之过远。”房玄龄劝道。

近视与否,看基因。

用眼过度是诱因,并非根本原因。

“朕知道……玄龄看这冰面,光洁如镜,水下犹得望见水草鱼虾。”

李世民看着水下的世界,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感慨:“水至清则无鱼,诸王各有所求,玄龄知道吗?”

似乎是牢骚之言,又似乎是可以选择了一个隐

秘而又随意的场合,和帝国的宰相谈论帝国最为严肃的问题。

继承。

房玄龄闻言,沉默不言。

此中事,尚且为时过早。

等到贞观二十年,乃至贞观三十年以后在说也不迟。

“魏王欲为太子,名不副实,朕已经命他就国,可是其他诸王,却各有心意,阴私之言,不可胜数。”李世民望着一览无余的太液池,颇为感慨的说道。

自从诸王日渐年长以来,对皇位的角逐,日渐激烈。

尤其是太子与魏王之间,明枪暗箭,杀气腾腾。

皇位之争,向来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即便李世民毫无办法。

“魏王之事暂且不论,吴王却颇有贤名,总兵征战亦有所长,于军略之上,颇与朕相类。”李世民轻声道,身边没有起居郎,他可以说一些平日里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的话。

“吴王若为天子,或许是英武之君,若是朕打的底子够好,四夷宾服,指日可待。”

“可是太子也没有过错,高明向来聪慧,而今整饬河道也算是果敢有为,无罪而废黜,朕亦不忍。”

房玄龄低着头,一言不发。

此时此刻,他的脑中百转千回,判断着天子究竟作何谋

划。

是因为魏王之事有感而发,还是怎样?

“陛下,大唐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若是守成之主,中人之姿,恐怕难以维持。”房玄龄道。

李世民叹息一声,将一封奏疏取出,交到房玄龄手中,同时道:“帝子有意于大位,本不是稀奇事,只是朕未曾料到,朕的诸子,竟然人人都想坐这个位子。”

“旁人且不论,吴王有意大位,乃是板上钉钉之事。”

“朕办科举,他也办科举,朕纳贤才,他也纳贤才,朕有军功,他也要礼军功,处处与朕相较,其心思如何,不言自明。”

李世民说这段话的时候,语气还算平和,只是稍显无奈,毕竟如同吴王这样优秀的亲王,不向往皇位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也不相信吴王对这个位子没有什么想法。

小亭之中突然静下来,李世民不再开口,房玄龄也垂首思索,唯有木炭爆开的声音,不时响起。

不远处的冰面下,金鱼四处游动,午后骄阳的照耀其上,金光灿灿。

突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