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魏晋:你当朕高澄只会寻欢作乐吗 > 第81章 齐帝高澄被困宛城

第81章 齐帝高澄被困宛城

邺城表面平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救援皇帝自然是第一要务,不管你心里咋想的,嘴上必须这样喊,这就是政治正确。

万一救援失败呢?现在没有册立太子,高澄的嫡长子高孝琬只是封了郡王,但元氏宗室势力还在,会不会有外戚专权的可能;亲王倒是封了一个,兰陵王高长恭,不过还穿着开裆裤浇蚂蚁窝玩呢?而且身上有柔然血统,大臣非常忌讳这一点;高洋军功赫赫,又是娄太后的次子,按照游牧民族兄终弟及的传统,希望颇高,作为大将军非常称职,作为君主,好像过于残暴了一点;长子高孝瑜近些年一直稳居禁军副大统领的位置,显然也是深得皇上器重;次子高孝珩最近跟着韩轨督造战船,筹建水师,在韩轨和工部右侍郎李义深去了胶州之后,镇守天津,掌控商贸,也是成绩斐然。

权力一旦出现真空,虽然疑似真空,但也足以让人们疯狂涌进来了。一时之间,围绕这些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种子选手,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选择站队结盟,以往流畅的一切,瞬间开始迟滞,足足吵了七八天,出兵救援的方案都没能定下来,后宫的情形也变得微妙而紧张,贵妃郁久闾娜娜曾闯进太极殿,要求带领两营禁军驰援宛城,这可把三省六部和五兵总管府吓了一跳,好说歹说才劝了回去;王贤妃让工部尚书王触自己的哥哥上书,要求调高孝珩回京,王触吓得冷汗直冒,我说妹子啊,高孝珩非嫡非长,咱王家又有多大能量;娄昭和高孝琬上书请求调怀朔军回援,但娄昭说的是途经幽州,晋阳,先回到邺城,高孝琬的看法是只扑宛城;高孝瑜以局势危急为由,要加强改变京城的保卫,斛律光死活不同意,皇上不在宫中,你想改变,去让三省六部和五兵总管府下令,没有军令,一个兵卒都不能动。

甚至还有人提议,让斛律金带领五万蛮族骑兵火速勤王,陈元康和高琛、高岳气得破口大骂,蛮族归附不久,加上本就野性难驯,他们老实是因为怕,不明白底细,你让他们过来勤王,走到半路一看,此间富庶还没有威慑,肯定营啸,四处烧杀抢掠,能把齐国折腾倒闭。

最后陈元康决议,让斛律羡带兵突击进去,看看皇上的旨意是什么。

高澄其实早就从渗透进来的监察院和悬镜司的探子口中知道了这一切,初时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但反过来一想,这不就是人性吗?怪不得古人不喜欢御驾亲征呢,顺利的话固然好,不会让一些将军权柄过重,稍微遇到一点挫折,一不小心就会酿成惊天巨变,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自己还有一点重大失误,那就是没有立储君,其实也不算是失误,而是根本就不信任这种制度。

人又不是马和狗,需要名贵品种!

谁能保证嫡长子就是贤明勇武的呢?万一出个西晋惠帝那样的选手,咋办,铁桶一样的江山,他自己就能敲漏了。而且从小长于后宫妇人之手,根本没出去游历过,不食人间疾苦,不懂底层运行的逻辑,靠着四书五经就能治国平天下?扯淡呢!

当然靠着科举制选拔出来一个文官集团也能凑合运转,皇帝当个吉祥物就可以了。天平盛世这样可以,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时,文官的官僚属性决定了他们会相互推诿,毕竟高家倒下了,他们跟着杨家照样吃饭,换成李家也行。宋明王朝就是例子,朱元璋看到了宋朝的弊端,还在文官制度中加入了诸侯王扼守边关和天下军事重镇的制度,结果呢,在明朝末年朝廷穷得揭不开锅的情况下,李自成攻下福王,张献忠攻下蜀王,都获得了巨量的财富,是他们不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吗?非也,这就是人性。这样想着,高澄的思路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一个新的继承制慢慢成形,不一定就对,那就试试错,慢慢来。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眼前还是得先破局解围,真被这群人干死了,啥好想法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正在高澄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驻防汝南支援宛城战场的邺城军在慕容绍宗的指挥下,趁柳仲礼合围宛城之际,火速拿下了义阳,休整了几日后,将义阳移交给附近赶来的守军后,现在正在挺进武胜关。武胜关?高澄急忙窜到舆图前,好啊,一旦武胜关在齐国手里,柳仲礼的后路就被切断,想回南梁,可以,请绕道荆襄一带。这就是纯臣的好处啊,跟所有的皇子都不远不近,不用考虑政治,单纯从军事层面考虑怎么进攻最有利就可以了。攻占义阳,再进攻武胜关,这比跑来宛城表忠心更有实效。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高洋也到了汝南一带,正在急速赶来。咦,这个高澄倒是没想到,按照史书记载,按照他杀神的做派,现在应该在去往邺城 ,商量大哥高澄挂掉之后,如何登基为大哥报仇的事情啊!

高洋虽然身经百战,但在苏北转战几百里,也是累得够呛,搂着几个小娘子还没温存够,就接到了军报,齐帝高澄被围在了宛城,想想平时大哥高澄看向自己时,那似笑非笑仿佛能看穿心扉的眼神,心中顿时大悟,嗨,这是老大对我不放心啊,要考验我呢,以前亲征次次算无遗策,打得对方屁滚尿流,这回怎么会被包围,对,就是考验我呢?

赶紧推开小娘子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