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重生后小撩精宠夫太上瘾 > 第17章 记住三水村

第17章 记住三水村

宽敞整洁的农家院子,前后有两套房子,老人住前院,长子一家住后院更自在些。

房子前面的天井空了大半,另一半排放着木头架子,木架上搁置的簸箕晒着草药。

井然有序,干干净净。

二杨老爷子坐在旁边守着,精神矍铄。

翠花过去打招呼,刚要说几人的来意,顾闻昭立刻上前行了万福礼。

“老爷子,我们不是来拍短视频,是想找您商量买药材。”

7十多岁的老人,眼神透着坦荡和锐利,整理药材的手满是皱纹,动作却很柔和。

对着这样的人,顾闻昭想起一句话——一诚抵万恶。

“我们打算开医馆,需要持续稳定的好药材,来找您帮忙了。”

二杨本名杨而至,老爷子见过世面,中草药用对了是药,用错了就是毒。

所谓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杨而至说了两句话。

“丫头,你挺好。”

“你开医馆需要大量的购买我们三水村的药材,就是跟蒋家掰腕子?”

蒋家药铺的实力地位不用说,该明白的都明白。

顾闻昭是有钱,还是有人?能跟蒋家抗衡?

“杨爷爷,最近到了夜里可是常咳嗽?早上嘴里有些发苦,其他时候都是好好的,还有就是您左腿最近是不是偶尔会奇痒无比?大概每五天一次,一次持续不过两三分钟?”

望而知其病,这是中医的本事。

真正的中医,不需要询问病家有什么不舒服,都是先望诊,说出大概,接着诊脉,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说出来让病家知道大夫都了解他的情况。

这是显示医者医术到家,可以取得病家信任。

最后询问病家,是为了更严谨。

现在好多大夫,上来就是问哪里不舒服啊?

病人答一句,他在纸上画几个字符,病人再答一句,他在纸上接着画。

倘若病人说得多,他就可能需要换张纸接着画。

最后,开出来一堆的检查和药。

搞得跟碰运气似的,总有一种药能对上你的病。

杨而至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望诊如此准确的大夫了。

顾闻昭太年轻了,就是个小丫头!

“我看你右边手臂放下来的动作不是很自然,有旧伤?伤在肩膀上。”

顾闻昭很笃定。

杨而至走近两步,想仔细看看这年轻的丫头到底是何方神圣。

顾闻昭笑了:“腰椎也受过伤,牵引后背,您坐下来超过十分钟,左侧腰前段时间拉伤过对不对?”

杨而至忽然有些站不稳,还不太敢动了。

就怕自己一动,又被顾闻昭看出来点什么。

“昨天临睡前又喝酒了吧?我看您一激动,手腕有些发抖,脚面也有些肿。”

杨而至的大孙子听懂了,撒腿就往后院跑。

“爸妈,爷爷病了还偷偷喝酒,他不听话——”

这嗓门,清亮!

很快,后院就有人来了。

“爸,您怎么又喝酒?不是说好不喝了?”这是亲儿子。

“爸,您把酒瓶子藏哪了?”这是儿媳妇。

“爷爷,藏哪了?”真是个好孙子!

最终,以杨而至老先生交出藏在水缸后面的半瓶二锅头结案。

顾闻昭给杨家每个人诊脉。

杨家长子杨牧右手臂伤了劲力,需要针灸;杨家儿媳妇月子里有些亏,需要喝八珍汤;杨家两个孙子都很健康。

等到杨而至见识到顾闻昭下针的本事,更是惊讶不已。

“你能以针带药?”

不少中医都会些针灸,但是针灸的手艺也有高下之分。

先不说生死穴位下针,就单单这以针带药就很不容易。

“我从小就在中药堆里长大,别人学说话是叫爸妈,我学的第一个词是黄连。”

针灸,下针带药,十分钟后醒针,反复三次,结束得很快。

效果立竿见影。

杨而至的腰椎和腿肿胀酸疼,散了大半。

“还需要再行针三次,以后每隔两天我来一次。”

顾闻昭又给杨牧开了药方:“先吃五天,小心使力,注意不能这几天不能受凉。”

杨牧媳妇叫方珍。

“我给你开个食补的方子,不用天天吃,每周7天吃个三五次就行。”

顾闻昭顺手又给翠花写了张美颜护肤的洗脸药膏:“一次不要做太高,免得变质。”

她走之前参观了杨而至家的仓库,也看了他家药田,别家养的药虫也看了不少。

赶在天黑之前:

“老爷子,你好好考虑考虑,我后天再过来。”

顾闻昭离开村子时,有人过来探听消息,被翠花糊弄过去了。

“这是我老表的外甥女,来咱们这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