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儒道赘婿 > 【061】原来这才是当主考官的好处

【061】原来这才是当主考官的好处

中州的科举由来已久,经过历代朝廷的不断完善,尽量做到了公平、公正。

受卷官负责收受考生答卷,送往弥封所。

经过弥封所糊名处理后,又有誊录所进行誊写,这个过程叫做糊名易书,负责的官员从地方临时抽调,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字迹、记号的舞弊可能。

而且每个过程都有人从旁监督,完成对应职责后,受卷官、誊录手、对读官等人的姓名、籍贯都要留下来,标注在卷尾,每份答卷上至少要凑齐六个环节的签印,才算走完流程。

而之后,这些答卷会经由帘门处接洽的公事之手,将不同的考题分拣完成,送往内帘阅卷。

至于答卷的分派,则要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决定,以此来保证阅卷人员批阅试卷的随机性。

接下来,就是一层一层的阅卷了。

由阅卷人员进行第一道批阅。

从这里开始。

无论是经义、策论,还是新增设的诗赋题,都会被批阅人员批上‘甲’、‘乙’、‘丙’、‘丁’等字样,来代表卷子在他们心中的水准。

其中各等级又分‘上’、‘中’、‘末’三品。

阅卷官用丹砂,同考官用银粉,主考官用金墨。

毫无疑问,苏平的经义和诗赋经由不同人之手,纷纷获得了‘甲上’。

而且是初阅、同考、主考三关一共六个甲上,两朱,两银,两金。

至于策论一题,在苏平预想中,肯定第一轮PK都过不了,铁定是被‘黜落’的份儿。

没办法,谁让这答卷跟主考官相冲呢?

傻子才会冒着得罪主考官的风险,将这份卷子取中。

然而……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

此次平天府乡试的同考官之中,就有那么一个既是主战派,又背景深厚不怕得罪祝天禄的人。

好巧不巧的,苏平的策论卷先是稀里糊涂的通过了初阅,接着又被送到了这位叫孙伯亨的同考官手中。

孙伯亨刚过而立之年,系荣阳侯甥男,永泰三年进士出身,年纪轻轻便已官至一府府君。

受荣阳侯影响,孙伯亨是彻头彻尾的主战派,曾说过‘若对南州用兵,某定往之,卒亦何如’这种话。

敢当众宣称便是当个小卒子也愿意去与南州作战,军事才能先不提,满满的一腔热血是有的。

《教战守策》,孙伯亨是抱在手上,站着看完的。

看完之后,孙伯亨想都不想,便提笔落下一个银色的‘甲上’。

可接着,他就犯了难。

“祝天禄此人心眼极小,必定不会取中这篇策论。”

“若只一篇策论倒也罢了,怕就怕他给出丙等甚至以下的评定。”

“一旦如此,这位考生大概连中举都不能。”

科举最终评定按照取票制,从红字乙末到金字甲上算正票,每高一级计多一正票,而从红字丙上到金字丁末算负票,每低一级计多一负票。

考生的最终成绩,便是票数总和。

要知道,祝天禄即便良心大发,给个丙上的评定,那也代表了十三张负票。

孙伯亨背着双手,在阅卷房里来回踱步,“如此既有谋国之忠,亦有制胜之策的大才,若是连举人都中不得,我有何面目再以忠义自称?”

然而,思来想去,他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最终只能一咬牙,狠狠道:“实在不行,我就豁出去将此事闹大,让陛下,让天下人都来评一评!”

于是,苏平的策论卷被送到了主考官祝天禄面前。

“又一份双甲上?”

祝天禄抬了抬眉。

之前的几份双‘甲上’卷子,可谓让他记忆犹新。

《无衣》的那道诗赋卷自不必多说,别说是他,只怕陛下亲至,除了给‘甲上’,也不会有任何第二个选择。

而其余几份都是经义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要么别出心裁,旧意呈新意,要么规规矩矩,阐述清晰。

能看的出考生对《圣语》研究的极为透彻,有很深厚的功底。

至于策问的双‘甲上’,这还是他收到的第一份。

“都说科举主考官是个美差,既得名,又得利。”

祝天禄展开试卷,自言自语道:“我却独独以为,能见这许多奇思妙想,才是真正的好处。”

然而,正当他打算好好品鉴这份双‘甲上’的策论时,开头的第一句,就让他彻底变了脸色。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现在天下百姓的祸患究竟在哪里……

祸患?

考题是【今四方皆定,何以壮民生】。

而这份答卷,破题却写着生民之患???

仿佛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打在了祝天禄的脸上,让他忍不住捏紧了拳头。

这名考生,想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