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九十八章:意见不一

第一百九十八章:意见不一

论守城之功,朱高煦认为张玉位居第一毫无疑义,而李远之功绝对要在战死的谭渊之上,位居第二。

毕竟,拿下亦力把里城与坚守住亦力把里城的意义都非同寻常。

亦力把里城是亦力把里汗国的王城,也是目前西域境内的第一大城,该城城内与城外四周村镇的人口加在一起,总计超过了十五万。

若是将该城势力控制下的整个伊犁河谷地带内的人口算上的话,恐怕得有二十万。

朝廷大军能打下亦力把里城,代表着明军拥有了攻下此西域第一大城的能力。

而守住亦力把里城,则表示明军同样拥有了固守西域第一大城的能力。

此番明军的攻城之战,与守城之战经过发酵宣扬之后,会在整个西域引发强烈的连锁反应。

这也是此后许多西域势力,听说明军来袭,选择望风而降的缘故。

因此,朱高煦认为,李远的这些功劳,足以让其晋位一等侯爵。

“说说你的理由。”朱棣询问道。

“父皇,据儿臣所知,净海(塞里木湖)是西域境内的高山大湖,位于亦力把里地区西南部,天山西段的高山之中。该湖面周长近两百里,而李远率领一千五百人翻越群山,沿湖半圈,绕到亦力把里城西,必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朱高煦恭声答道:“李远领兵两次击败叛贼忽歹达派出的大将与前去阻拦的精兵,接着配合平侯从西门进攻亦力把里城,之后又与平侯共同坚守城池,死战不退,最终坚持等到曹国公、淇侯率领的援军,这才保住了亦力把里城。”

“诸卿怎么看?”

朱棣环视殿内众臣,高声问道。

由于当朝太子发了话,而且说的有理有据,因此殿内的大多数朝臣都认为晋安平亭伯李远为郡侯并无不妥,只有少数朝臣想得比较远,认为此举有封赏太过之嫌,方孝孺便是这类官员之中的代表。

他躬身出列,作揖行礼道:“陛下,臣有异议。”

对于方孝孺偶尔与太子唱反调的表现,朱棣见了几次,如今已经见怪不怪,当即接话道:“说。”

“之前陛下重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规定公侯伯三等爵为高阶爵位,每个爵位又细分为三等,世爵降等袭爵,子爵、男爵不分等,且为流爵,无法世袭。当时,凡是辅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而获封的爵位,全部改定为一等爵。”

方孝孺侃侃而谈道:“也就是说,自那时起,陛下直接将一等爵位拔高了一个层次。出征的将士想要首次封爵就获封一等爵位,必须立下极大的军功或奇功。”

“不久前,朝廷南征大军平定安南,论功封赏时,最高的侯爵也不过是县侯,并未有人获封郡侯。盛公作为南征大将军,居功甚伟,论功也不过是从县侯升为县公,等于升了两级。今太子殿下提议晋封安平亭伯为郡侯,等于一次给李远将军的爵位直接提升了五级,实在是封赏过甚。”

曹魏咸熙元年,在晋王司马昭的主持下,开建了五等爵,分为郡公、县公、大国侯、次国侯、大国伯、次国伯等十级爵位。

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这时五等爵皆无实际封国,县公虽带有“开国”二字,但并不开国,“开国”二字成为荣誉称号,而唐朝以后,县公一般不可世袭,常为虚封。

隋朝时,开国县公为从一品爵;唐朝、辽朝、宋朝时,开国县公为从二品爵;金朝以后,公爵中不再有县公一爵。

朱棣重启五等爵,将公爵分为三等,国公为第一等,郡公为第二等,县公是第三等。

西晋时,侯爵分为郡侯、县侯,郡侯为侯爵的第一等,为第二品爵。

这时的郡侯为实封,有封国、食邑,开国置国官,具有世袭性,食邑从数千户到万户不等,以郡立国,封国置相,相的职责相当于太守。

东晋南朝时,罕有郡侯分封的实例,仅见一例;陈朝时,开国郡侯为第三品爵,视中二千石。

北魏到辽宋,不设郡侯爵位;金朝时,复设郡侯,为三品爵;元朝延设。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郡侯,只保留公侯伯三阶爵位。

数年前朱棣重启五等爵,将侯爵、伯爵各分为三等,郡侯往后依次是县侯、乡侯、县伯、乡伯、亭伯。

方孝孺认为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李远的爵位将会从亭伯一次性连升五级,越过乡伯、县伯、乡侯、县侯,直达郡侯。

而这,完全就是封赏过甚之举。

“陛下,封赏有功将士乃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之事,然封赏过甚,会对之前的有功将士有失公允,往后很快便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形。”

方孝孺再次作揖道:“臣请陛下三思。”

“方卿言之有理,然而李远所立之功乃是奇功,奇功与寻常攻城杀敌之军功不同,本就难以考量对其的封赏。”

朱棣听了方孝孺的一番言论,先回了一句,接着微微转头,看向朱高煦道:“太子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