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永康有座七棚头 > 第4章 背回半死的怪人

第4章 背回半死的怪人

事情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前后两桥的人用力往上一顶,只是剪下了胡静山的一束头发而已,胡静山逃过了一劫。

还没等胡静山回家,在溪滩上的惊险一幕早已传到了胡母的耳朵里,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一个性格再好的人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担忧,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担忧肯定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的,用热锅上的蚂蚁比喻倒是最恰当不过了。

看到儿子回家什么也不顾上,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检查一遍,还是不放心,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一种儿子出去几年回来相见的味道。

接着还担忧受这惊吓会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县试,因为这件事一家人,特别是丈夫太在意了,如果受到影响的话那真是没地方找后悔药了。

胡父那种性格的人倒是想得很开,一直解释这是一件好事,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相信儿子的县试一定能顺利过关。

后来还真应了父亲的验,胡静山顺利地通过了县试。

通过县试要相隔两个月再参加府试,只有通过府试才能参加三年两考的院试,通过院试才算是秀才。

也许是牛不癫耙癫,皇帝不急太监急,胡静山通过第一关倒还觉得是三个手指捏田螺的事,可父亲就不一样,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又激动又紧张,一天到晚都处在兴奋的状态。坐在一起吃饭也不时地给静山夹菜,饭量也似乎增加了不少,到头来还出了个馊主意,说:“方岩山上的胡公是婺州的第一个进士,很灵验的,我们还是去烧一炷香吧!心里让我踏实一点。”

胡静山没有拒绝的理由,不能不顺着父亲,当然自己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方岩是浙中的著名景区,景色秀丽,有“人间仙境”之称,峰险石怪、瀑美洞奇,融雄伟峻险、青山秀丽于一体,更吸引浙中一带的人是方岩山上有一个胡公赫灵庙。

胡静山把这个事告诉母亲后,她还专门包了几个火腿粽子,要说是火腿粽,其实是她偷偷从那块藏着的火腿上割下一点点,加在粽馅里而已,让父子俩带在身边充当午饭。火腿粽糯而不黏,鲜美可口,这也是当地人上方岩的标配。当然不会有火腿这样奢侈,往往都是用一些豆腐、毛芋、豆沙之类自产的馅料,如果加点猪肉就是心满意足了。

胡公,则胡则(963-1039),字子正,永康人,自幼果敢有才气,曾在方岩僧舍读过书,中进士后,历仕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十握州府,六持使节。至道二年(996)调任宪州录事参军,时宁夏扰境,太宗问以边策,对答称旨,升著作郎、签书贝州观察判官。

天禧三年(1019),胡则巡视宜州,受理已判处死刑囚犯19人,经复审免死者9人,复任发运使,累升至太常少卿。乾兴元年(1022),丁谓治罪,累及胡则,降知信州,改知福州,又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调任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权三司使,胡则提请改革盐法,改官卖为商销,百姓称便。

天圣九年(1031)降谪陈州,时范仲淹为陈州通判,胡则以国士待之,建立深厚情谊。明道元年(1032)八月,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适逢长江、淮河流域大旱,百姓饿死者甚众,胡则乘机上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的身丁钱,诏令永远免除衢、婺两州身丁钱。

景祐元年(1034)加封兵部侍郎致仕,退居杭州,弹琴读书,诗歌管弦。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公以77岁高龄薨于杭州私第,康定元年(1040)二月二十一日诏葬钱塘县履泰乡西山龙井晖落坞(今老龙井),范仲淹为作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名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方岩胡则读书处,在其逝世后建庙祭奠。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方腊起义军占领浙中,相传在永康方岩山时,方腊夜梦胡则紫袍金带手持赤帜现于空中,不久,方腊即被官军剿灭,朝廷闻之,褒奖有加,封胡则为“显应侯”,为建“显应庙”祀奉,其坟赐封为“显应墓”。

绍兴二十二年(1152)敕赐“赫灵”庙额后,建赫灵庙,其后香火不绝。

胡静山父子俩上山烧了香后,还在山上的殿外求了一支签,当求得的是上上签时,父子俩好像是胸前挂锁匙开心死了。

古山去方岩有一条大路,说是大路其实也就是一条稍宽的泥土路,有一段还全是黏土,如果用锄头去挖,粘在锄头上就是背上十里八里也不会掉落下来。特别是在春天,三天两头下着绵绵细雨,点点滴滴的雨水都在泥土上,水分吸得足足的,每踩一脚都好像踩在海绵上,都要紧紧地吸着不放,硬拔上来的话不是光脚出来就是带出一大块黄土,脚上顿时就增加重量,恰似一下子灌了铅水一样,每走一步都必须化九牛二虎之力,尽管是在早春还有点冷的天气,也是走得满头大汗。

过了那段黏土路就是一段卵石路,那肯定是好事人修的,走起路来顿时轻松了很多。

看到古山时天已经有点灰暗下来,整个古山都好像被水蒸气笼罩着,眼前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胡静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